传承发展“枫桥经验” 青海海西:打造青藏新甘交汇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新甘四省交汇中心地带,是稳藏固疆的重要战略支撑点。2016年,海西州建立了“青藏新甘交汇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在不断实践中初步探索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引领,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路径方法,以区域协作为桥梁纽带,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前提,以依法治理为重要保障的青藏新甘交汇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同时,坚持把践行“枫桥经验”作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在厚植群众根基、多元化解纠纷、强化立体防控、善用法治方式上持续用力,不断夯实平安海西建设基石,谱写了传承发展“枫桥经验”的海西篇章。

厚植根基,开展群众自治

  牢牢把握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枫桥经验”核心要义,实行开放共治,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基层组织的自治作用。海西州各部门围绕群众自治中心,制定了《海西州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方案》,规范和推进全州群防群治工作,编织出一张邻里守望、协作共防的群防群治网。

目前,海西州全州已建立基层群防群治队伍4923986人。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平安企业”“平安景区”“平安边界”创建活动,都兰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线工作法”、乌兰县“无欠薪县”等工作创出了特色品牌。

预防为基,多元化解纠纷

  着眼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以预防为基,积极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构建“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海西州成立了由州级领导牵头的德令哈等五个矛盾排查调解中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站(小组),形成覆盖农村、牧区、城区,联通州、县、乡、村的“三层四级”工作体系。

  德令哈市矛盾排查调解中心在工作中加强村(居)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力量。通过自愿报名,村(居)两委推荐,在全市范围内聘用60名懂法律、懂政策、会做协调工作、热爱法律服务工作、责任心强的矛盾排查化解信息员、法律服务联络员、法制宣传教育宣传员(“三员”),制定工作职责及奖惩考核办法,第一时间将排查出的矛盾逐级上报,实现了将矛盾排查调解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居)小组,充实了基础工作力量。截至目前,通过“三员”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共385起,“三员”队伍成为全市维稳工作又一支重要力量。发挥“公调”和“信调”作用,推动多元化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三调”衔接联动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主体衔接、制度衔接、程序衔接、效力衔接。

  目前,矛盾排查调解中心重点推动了“公调”和“信调”对接,努力推动对接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常态化。为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5月中旬,矛盾排查调解中心与市公安局、信访局分别召开了人民调解工作与公安机关、信访机关对接机制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公安机关、信访机关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推行人民调解员到公安派出所和信访局调解民事纠纷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参与调解工作。

  自该中心建立以来,德令哈市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39件,中心直接负责调处重大矛盾纠纷90件,调处成功524件,调解成功率97.2%。其中:婚姻纠纷139件占26%、邻里纠纷143件占27%、医疗卫生纠纷22件占4%、劳务纠纷25件占5%、草场纠纷7件占1.2%、土地承包流转类纠纷10件占2%、其他类纠纷178件占32%。追回农民工工资928万元。

科技引领,治安立体防控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引领、信息支撑,加快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密公共安全网。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全州新建视频监控5173个,实现了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全覆盖。自2016年建立“青藏新甘交汇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后,海西州公安局通过内部“合成作战”和外部“警务协作”的模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以维护青藏、青新、青甘边界地区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为目的,先后与西藏、新疆、甘肃建立了“跨界协作、联调互动、信息共享、公保平安”的区域性“警务协作”机制。

  目前,海西州公安局的合成作战室已经入驻了6大警种,形成“6X”的合作模式,通过探索实践网上指挥、网上作战、网上流转和信息共享的手段有效打击了动态化、智能化犯罪。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公安机关合成作战的机制进行了改革的完善,在警务运作机制方面,按照“条块+专业”的思路,通过整合机构、压减层级、扩大防区、理顺职能,彻底打破了部门、业务、地域的壁垒,建立起专业引领下的“块统筹、条支撑”工作格局,初步实现了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安工作的科学布局。

  同时,不断加强5个环疆环藏治安检查站建设,全面应用“双网双平台”“智慧图侦”“智能交通”“人车、认证合一查缉系统”有力提升了边际部位治安防控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结合交通路网、视频卡口分部情况,灵活机动设置治安卡点,形成了覆盖全州的治安防控网络,保障了全州社会治安局势持续向好。

坚持法治,推进依法治理

  据了解,海西州全州在州县两级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建设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服务、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海西州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构架立体式、多层次的法律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村(社区)法律会诊站”建设,围绕居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特点、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实际,在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有力促进了村(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

引导推进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德令哈市实行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市42个村、18个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从调解委员会选聘60名人民调解员兼任“三员”,促进了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化。

团结群众

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海西州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驱动。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1+8+12”推进模式,设立“一办十组”的实体机构,形成常态推进,全州建立少数民族服务中心5个、“社区民族之家”32个、创建全国示范市2个、全省先进市县6个、命名州级示范点102个、教育基地1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覆盖率达100%

  2017年海西州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同时海西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在不断探索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州各民族群众团结稳定,为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海西州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鲍赟介绍:“近年来,海西州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通过搭建多样化群众参与机制,做到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紧紧依靠群众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