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为民”的忠诚“守护者”
他是“一线指挥员”,是“一线宣传员”,还是“一线战斗员”。多年来,李圣德以一位老党员的情怀,长期坚守在基层司法战线上,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宗旨。
——记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司法所所长李圣德
踏遍青山人未老,甘心俯首“孺子牛”。用这两句话来形容李圣德再合适不过。
李圣德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司法所所长,至今他已在司法岗位工作33年。
一直以来,扎根基层的李圣德始终保持着对党忠诚、对组织负责、对司法热爱、对同志热情的饱满工作干劲。他坚守在司法岗位上,倾心为民,为维护当地的和谐与稳定贡献着一己之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圣德所在的塔山司法所连续多年被评为文明单位,他个人也曾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得区级“防激化先进个人”“优秀政法干警”“个人三等功”以及市级“十佳司法所长”等荣誉。
编织调解“防护网”
确保矛盾不上交
塔山位于连云港市赣榆西部平原地区,总面积82.61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6.3万人口。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园区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外来人口多,社情、民情相对复杂。
2011年5月,在小官庄村集体搬迁过程中,张某在拆除自家老房子时不慎被墙体砸倒,抢救无效死亡。3年间,张某的家人多次上访哭闹讨要赔偿,并将张某的遗体一直存放在殡仪馆。拆迁安置、补偿款、殡仪馆费用等诸多矛盾点集于一案,这成了李圣德的一块心病,难以根除。但随着调解机制的改革创新,作为老党员的李圣德牵头组建了塔山镇人民调解服务中心,调动整合了司法所、派出所、民政、村镇基层干部等各方力量,形成镇级“大调解”格局。通过多方多次多角度调解,最终化解张某家属的心结,在张某意外死亡3年后让其入土为安。
李圣德调解过的矛盾纠纷不计其数,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入田间地头,访农户、问民情、贴民心。由他组建的塔山基层调解队伍,打通了塔山镇调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调解防线编织成一张“防护网”,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确保“矛盾不上交”。
“一张一弛”帮社区服刑人员改过自新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李圣德始终坚持一张一弛的管理方法。他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管理、严格教育的同时,还注重心理建设,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用真情感化社区服刑人员,帮助他们驱散心底阴霾,重新扬起人生风帆。
姚葛埠村的韩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于2014年1月被裁定假释,在塔山司法所社区矫正两年,于2016年1月期满解矫。矫正初期的韩某正值而立之年,他认为自己的过去不堪回首,出去打工又担心因自己的“黑历史”别人看不起他,对生活感到无望。李圣德一方面要求韩某严格按照规定参加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另一方面,每隔几天就走访一次韩某家人、邻里,及时了解韩某的心理、生活、工作动态,悉心劝说亲属邻里放下芥蒂,为韩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帮助韩某尽早改过自新。在李圣德的感化教育下,韩某在其假释期间还受邀参加了南京监狱联合当地电视台举办的“温暖2015,走进你们”电视节目,讲述他的经历,提醒自己,警示他人。
截止到2018年5月,塔山镇像韩某这样家庭幸福美满,工作顺心,解除矫正后仍参与各种公益劳动,“改头换面”的社区服刑人员达到17人。现在一些已解除社区矫正多年的人员,只要一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总会第一时间想起打电话给李圣德,李圣德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
法律扶贫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合
自2017年起,李圣德开始担任连云港市赣榆区“双进双促”民情助理。今年他更是结合江苏省厅市局法律扶贫工作相关部署,将两者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金话筒”“扩音器”作用,利用村主题党日、大走访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做到法治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法律扶贫上门问需、精准服务。
作为民情助理,李圣德聚焦三农法治教育这一核心工作,他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说法等形式把农民普遍关心的土地经营流转、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群众性语言渗透到千家万户。那些编制的三农法治教育的“顺口溜”,朗朗上口,群众乐意听、容易记,提高了法治宣传针对性和生动性。
他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讲座、集中培训、文化讲堂、农家课堂等形式,集中开展法治教育宣讲活动,切实把与三农相关的法律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对于那些外出务工的党员群众,李圣德充分发挥微信群、QQ群的作用,向他们宣传劳动就业、薪资发放、安全生产、工伤保险等法律知识,还组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喇叭、墙标、横幅、公开栏、LED显示屏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切实扩大法律知识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在村(社区)“两委”会、党员会、村民议事会上,李圣德经常主动询问了解群众法律需求,找准普法重点、选准薄弱点,理清下一步法治宣传思路,让法律护航村庄经济发展建设。他还经常性地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家院落、厂房车间开展“你问我答”活动,面对面解答,互动化交流,听取群众的法律需求,切实强化法治宣传效果。
对帮扶的村低收入户、信访户、外来流动人员、留守人员、辖区内企业,李圣德坚持做到“五必访”。在走访过程中,为加大“谁执法谁普法”监督落实力度,他借力民情助理岗位的不同,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积极向群众宣传普及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努力营造人人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润民生”打造特色普法宣传
从“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李圣德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他把加强群众基本文明行为养成作为重点,将法治教育嵌入群众的“衣、食、住、行、娱、乐、游”等生活环节。
为此,李圣德带领塔山司法所工作人员克服困难狠抓这一重点工作。2017年,塔山司法所进一步完善塔山镇土城社区法治文化广场,以漫画配法律条文解读、法治格言、法治标语等宣传内容为主,做到内容“一看就懂、一懂就会”,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村(社区)级法治文化广场。2018年,以培养一批“看得懂法律、讲得出政策、用的通法规”的农民学法用法典型为目标的一项普法惠民工程“法治大讲堂”,在塔山镇土城社区、建新村等地全面推广。并以此为平台,以塔山镇各类载体为依托,结合社会媒体为传播,将法治教育融入塔山水库文化建设中,形成了具有“塔山水库”地域特色的普法宣传模式。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李圣德坚持“司法为民”的同时,还毫无保留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司法干警。33年来,他共培养基层司法专业型人才8人,其中3人已走上科长岗位,2人被提拔重用。现如今的李圣德,为了跟得上“潮流”,认真学习新兴事物,微信、微博等现代普法工具他都运用得得心应手,时常活跃在塔山镇各村的法润民生微信群中。
李圣德表示,在“司法为民”的路上,他还将继续走下去,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