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经费已成为一项重大民生支出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9月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2018教育金秋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秋季开学前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有关情况,通报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及2018年秋季开学前全国学生资助工作等有关信息详情。
据了解,2017年,全国资助学生人次累计达9590万,资助经费总投入达1882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22%、92%。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6年间,全国共资助学生达到5.2亿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达到8864亿元,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民生支出。
多年来,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亦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上通报,6年间,我国新出台资助政策6项,完善资助政策13项。出台了完善的研究生资助制度,提高了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延长了国家助学贷款期限,统一了城乡“两免一补”政策等。
会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还介绍了为确保2018年新生顺利入学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及成效。重点包括,通过“资助预警前移”,帮助广大学生与家长警惕各种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等;通过“宣传时间前移”“热线电话开通时间前移”,帮助经济困难的家庭和学生及早解除忧虑、答疑解惑;通过“助学贷款办理窗口前移”“绿色通道前移”,让学生家长方便、快捷地办理各项手续。
此外,记者获悉,为确保精准扶贫,推进精准资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多年来,全国各地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上海市推进全学段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建成“上海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精准资助,为资助管理人员提供资助数据的统计、分析、监控、审批功能,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但是,赵建军说,从制度建设上来说,目前只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规范性文件,还缺少全学段的认定指导意见。
他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会同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学段的认定指导意见,规范认定依据、认定程序和相关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