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童星”博眼球理应令行禁止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起草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8月24日起到9月23日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征求意见。《规定》提出,防止未成年人节目出现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
近年来,荧屏真人秀《笑傲江湖》《妈妈咪呀》《出彩中国人》等在荧屏热播,在各路民间成人高手登台亮相的同时,童星们也频繁成为综艺场上的“座上客”。在惊叹于孩子们超常技艺的同时,一些小童星张口“综艺腔”“选秀腔”也引发社会不少忧虑。
无论是影视制作、广告推介,还是综艺选秀节目低龄化的背后,究竟是在发掘孩子艺术天赋,还是让选秀过度包装扭曲了孩子天性?目前众多电视台竞相推出儿童选秀类节目,一时间不少煞有介事的“小大人”充斥电视荧屏。在台前,参加选秀的,一方面竭尽所能展现自己的才艺,一方面说着训练有素的奉承讨好的话语,竭力动员台下和屏幕前的观众给自己投上宝贵的一票,稚嫩的声音与成熟谄媚的话语格格不入;在幕后,家长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竭尽全力帮自己的孩子拉票捧场,以使其坐上冠军宝座。最后一场娱乐表演变成一场战争,孩子以眼泪来结束一场秀,恐怕得不偿失。孩子在节目中或许表现得聪明伶俐、古怪精灵,其实,这些都不一定是真正的性情流露,而是“表演”出来的,有的还是一大堆成年人策划和“打造”出来的。而为了达到节目要求的效果、招徕足够的人气和商业利益,孩子们付出了超越年龄的辛苦,甚至成为被折腾的对象。
花开何须早,春来草自青。儿童扮演与其年龄反差极大的成人时,虽然容易出现喜剧效果,但这种快乐却是建立在不利孩子健康成长基础上的。目前国内电视节目拍摄对童星的保护,基本上以剧组自律为主,但在影视业高度发达也高度规范的美国,加州的法律就规定,在未成年人合适的学区内,在当地劳动专员颁发的工作许可证下,未成年人才可以在娱乐行业工作,但不许连续工作超过5天。就国内而言,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对儿童选秀节目加强约束,相对于成年人的选秀来说,儿童选秀必须有一定的禁区。而对于那些把“出名要趁早”当作座右铭的家长来说,用心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教会孩子厚积薄发,用汗水铺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