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多元普法阵地建设出实效
宣传阵地是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是保障法治宣传教育长效发展的有效举措,加强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对于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房山区在继承、巩固传统普法阵地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利用传媒、网络等平台,打造多元化法治宣传阵地,构建了全方位的普法景观。
增量扩容
坚守传统普法阵地
结合基层文化特点,用好用足村(社区)宣传广场、长廊的辐射功能,建立和完善了昊天文化广场、苏庄三里法治社区、韩村法治公园、顾村法治宣传长廊等一批有特色的基层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日常休闲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依托区委党校、法院行政庭等因地制宜建设了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等五家区级普法教育基地,将法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对接,纳入现有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的市民文明教育体系,建立28个市民普法教育学校,实现了法治教育的日常化。据统计,该区现有法治橱窗2364个,面积超1万平方米,法治文化墙156个,面积1.5万平方米,电子屏幕119块,法治公园、长廊、基地、展厅等法治设施共计71个,面积近27万平方米。随处可见的法治文化设施,实现了固定阵地全覆盖,法治宣传无死角。要求各地区、各单位重视传统阵地的使用、维护工作,做到宣传设施场地、宣传人员管理、内容更新时间“三固定”,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凝聚合力
做强网络普法阵地
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快捷、影响力大的优势,先后开设了“房山普法网”“房山普法”微博、“房山普法”微信公众号,通过构建普法网站、微博、微信三位一体及优势互补的立体化宣传网络,使普法工作融入群众的生活,实现了普法工作的“互联网+”新模式扩大了普法受众群体覆盖面。目前,该区整合全区各普法单位普法资源,形成了由62个官方网站、21个微信,29个微博、16个短信平台、28个QQ群、63个普法专栏组成的房山普法网络联盟。
该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每年组织成员单位召开普法工作座谈会,将各单位年度普法项目进行梳理、合并同类项,组织相关部门以重点项目的方式共同推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15年,房山区启动“阅读房山”微动画征集项目,各普法单位积极参与,上报、制作普法微动画29部。为了使普法故事传播范围更广,房山区从多角度、多途径统一推介、传播。当年,受众就突破了两亿人。通过整合资源,项目运作,有效节约了人财物资源,提高了普法活动的规模化效应。
贴近民生
建立流动普法阵地
流动普法是以巡回宣传车为载体,将优秀法治宣传作品和法治宣传平台推送到基层百姓身边的一种新型基层法治宣传模式。该区开通了普法大篷车和普法巴士,走进社区、村庄、街道、学校、军队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人流量较大的集镇做停留式定点宣传。2016年,流动普法车普法走访了18个单位,累计开行2000余公里,受众达4万人。
流动普法主要体现出4方面的优越性:一是整合宣传资源,最大程度化发挥已有优秀普法宣传成果和平台的综合效能。二是更加贴近百姓,最近距离了解百姓法律需求。三是聚合宣传平台,最大化提升新闻传播效果。四是“普法巴士”有利于回应百姓关切,开创法治宣传工作良性循环新局面。
今年,“普法巴士”创新设计了“普法站牌”,走过一站,留下可视的“足迹”,在每一站将会设立专门的“普法巴士”普法站,普法站内有丰富的法治宣传书籍和普法手册,为老百姓创造“随时关注、随手学法”的机会。
扩大影响
推动媒体普法阵地
充分发挥传媒普法阵地渗透能力强、受众范围广的优势,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新闻媒体的力量,强化新闻媒体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和全力支持新闻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报刊普法专栏逐年递增。在房山报设立固定的学法板块《普法园地》专栏,每周一期,包括普法动态、法律小案例等。各普法单位积极投稿,目前,房山报增设了《房山检察官》《红盾视点》《房山城管》等6个法治专栏。
二是电台法治节目越办越好。2012年,公、检、法、司等55家执法单位合力打造了普法品牌电视普法栏目《法治与生活》。各单位每周召开选题会,精心选择最新、最前沿的法治动态,用生活情景剧的形式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通过讲案说法、辨法析理,向广大观众普及法律知识,传达法治理念,栏目成为百姓了解法治工作动态,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2015年,推出“掌上房山”移动客户端,通过无线互联网技术,为广大用户提供节目的音像、视频在线直播、点播、回放等移动信息服务,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即时看的普法大餐。
三是公交传媒平台高效利用。在区内500辆公交车的视频终端、200辆电动出租车的车身和部分公交站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每天400多辆公交车、17万人次客流量,14个小时的滚动播出,通过公示法律条文,播放普法短片,让乘客在短暂的乘车途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因地制宜
建设特色普法阵地
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红色圣歌的诞生地。2002年3月,堂上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房山司法局与区委组织部、区纪委接洽,在霞云岭堂上村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基地。基地崖壁前建造了一面目前全国最大的党旗,960平方米金属结构的鲜红党旗象征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全中国,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辉煌历程。
通过党旗前宣誓、场馆内参观、授课等形式,加强党内法律法规的宣传,推动重点人群普法工作。将法治建设化虚为实,建设房山区法治文化基地。结合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定位和社会文化服务特点,积极融入法治元素,打造法律主题阅览室,开设普法讲堂,定期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和法律服务,使其成为一个立体多样又极具文化内涵的区级法治文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