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居民水价要有民生情怀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将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不低于成本水平,非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

  水价是否应该上涨,如何上涨,听证都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尽管物价部门会召开水价听证会,但是“逢听必涨”似乎成了一条铁律。因此,听证代表的产生、代表构成比例、听证主导权、听证程序及听证结果,都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不能被某些“听证专业户”把持。

  总之,供水行业具有特殊的垄断属性,特别是城市供水以地域分界,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方面供水企业要诚信自律,不能一味哭穷谋求涨价,要坚持内部消化涨价压力,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学习一点穷人经济学,在公共服务面前秉持公共立场,体现责任担当,树立民生情怀,不能以节约用水的名义主导水价上涨。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供水建设投资要体现责任担当。不能把城市供水放手交给市场博弈,轻易满足供水企业的涨价诉求,让水价上涨影响民生利益,掏空供水行业的公益灵魂。

  在广西玉林博白县博白镇雷埠村,南流江的支流——小白江泛黄的江水缓缓流过,岸边赫然树立着“小白江博白镇(雷埠村段)河长公示牌”,一旁堆着塑料袋、纸盒等垃圾。日前,玉林市因南流江污染等问题整改不力,被生态环境部约谈。(73日新华网)

  @白文福:生态文明建设容不得半点虚假,除了要加大平常的环保考核,让监督检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更要敢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假装治污”“表面治污”的不作为乱作为,要用狠劲、动真格,严惩狠处。

    

  71日,暨南大学方面表示,6月上旬,学校收到关于2014级已毕业博士生熊科伟涉嫌论文抄袭、剽窃的举报,经校外专家鉴定和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认定,熊科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不符合学术规范,存在严重抄袭、剽窃现象,情节恶劣,决定撤销熊科伟博士学位。同时启动对其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追责程序。(72日澎湃新闻)

  @张楠之:大学如不能培养出大格局的人,则大学不能称其为“大”,教育如不能教育出宽视野的人,则教育不能标榜其能“教”能“育”。造成此种之状况非一日之力,消除问题之根源显然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反思、多方发力、多方变革才行。

  近日,贵州省天柱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该县规范城乡居民操办酒席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民间办酒席,除婚嫁酒、丧事酒以外的酒席视为违规酒席。更为严苛的是,“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再婚除初婚方可操办酒席外,另一方不得操办。”(73日《南方都市报》)

  @郭元鹏:倡导节俭办酒,减轻群众负担,这样的出发点是对的。然而,不能打着节俭办酒的名义,让权力胡来,可以倡导节俭办酒,而不应该如此教条。“再婚不能办酒席”涉嫌歧视再婚人士,也暴露了权力的醉醺醺。

  一年多前,三炮开始在快手上发布用手机拍出的系列搞笑短片,很快,这个初中没毕业、曾在广东打工的农村青年,成了快手广西第二大网红。如今,和三炮一样放弃打工、返乡拍段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74日《中国青年报》)

  @严奇:外出打工不见得有多低下,拍摄视频也不见得有多潮流,且谋生的渠道很多很多,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一条能长远发展的路。社会大潮青睐有准备的人,虚耗年轻的才华,不如学一点技术、考一所学校、走一条商路、创一片事业,用越积越厚的才干,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天下。

  近年来,为提升农村干部的能力素质,不少地方在村干部培训上下了不小的功夫。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培训村干部“跑偏了”,开展培训热衷于“开眼界”,过分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73日《人民日报》)

  @沈道远:村干部培训永远不能丢了初衷,也永远不能忽视培训的受众,必须把握好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赶潮流”上,少做“漂亮文章”;在“接地气”上,多下“绣花功夫”。

  公共基础设施是一架桥,一边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另一边是城市生活的品质。让“迷糊”的公共服务“清醒”起来,就要在设计、建造和运营中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好管理”“好维护”,更不能做“甩手大掌柜”。(72日《人民日报》)

  @毛雨涵:在事前充分调研,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人性温度,充分关照必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注重后期维护,才可以实现公共设施的设计价值,发挥公共效用,实现便民利民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