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法润密云”普法品牌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密云区积极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自2015年开始着力塑造“法润密云”普法品牌,不断丰富内容、创新载体,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品牌为引领,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各执法、司法单位发挥专业优势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在全区积极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各单位建立“普法责任田”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要求,各部门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主动承担起普法的责任和任务。面对新形势下各部门对普法工作的积极响应和群众对专业法律知识的热切需求,密云区塑造“法润密云”普法品牌,搭建优质平台,为各单位开展法治宣传工作提供有效载体和便捷渠道。“法润密云”普法特色品牌主要由3部分构成:一是法治宣传栏“平面示法”,即在城东法治公园建设由38块法治宣传栏组成的“法治步道”和在城西白河两岸建设由146块法治宣传栏组成法治长廊,以知识问答、案例解析、法治漫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示法律知识,便于群众理解学习。二是密云电视台“荧屏演法”,在区电视台开播“法润密云”专题普法节目。节目通过对热点案例进行法律剖析,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三是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普法,开通“法润密云”微信公众号,集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治活动为一体,实现指尖学法,增加普法受众面。
同时,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提出统一工作要求,划定责任范围,使各单位有了“普法责任田”。同时建立定期考核机制,保证各类载体的正常运转和高效使用。各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加强法治宣传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深耕“普法责任田”,深挖部门普法特色,使专业法律知识的宣传更加接地气、惠民生。
构建系统化普法网络
“法润密云”品牌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中发挥实效,经过多年努力,在城区中心位置共建设法治宣传栏184块;联合26家单位制作播出61期《法润密云》电视节目;利用“法润密云”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法律信息714条。
“法润密云”品牌已成为创新宣传形式、提升普法实效、进行精准普法的有力举措,逐步成为实现由“主管部门独唱式普法”向“全社会合唱式普法”的有效路径,扩大了普法的覆盖面,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首先,普法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提升普法精准性。以“法润密云”品牌为引领,搭建平台,建章立制,统筹密云区各重点执法单位,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增加普法专业化、精准化程度。执法机关对其执法对象、执法内容、执法当中存在的问题最了解,其开展普法也更具针对性、权威性。通过“法润密云”平台的运用,加强以案释法,使群众不仅对执法过程进行了解,更对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条款及背后深刻法理进行深入学习,使群众更加理解、配合、支持执法工作。同时使普法由执法单位的附带职能变为基本职能,定期、定量开展。
其次,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声势。以法治宣传栏、电视媒体等传统普法阵地为基础,加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工作中的运用,构建立体化、系统化普法网络。充分发挥多种媒体优势,结合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直观的宣传,引导社会正面舆论,传递法治正能量。
最后,增加普法实效,厚植法治理念。通过“法润密云”平台,将专业法律条款转变为形象、通俗的图像、视频语言,并由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解读,使群众想学、乐学。普法不再是“一堂课”结束、“一阵风”吹过,而是持续、深入的开展,增加群众获得感。密云百姓日常休闲有法可学、打开电视有法可听、手机微信有法可看,生活处处都是生动的案例、最新的法律知识,在浓厚的法治氛围中传播法治文明、厚植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