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 实现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北京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是全市首家区级层面“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该中心成立1年来,已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2869件,涉及金额达6亿多元,为区群体访、越级访的下降做出了贡献,房山区的信访工作排名从之前全市倒数升至全市第三,为推动房山转型发展提供了支撑,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被北京市司法局评为“服务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精品项目”。

 

“管用”的体系支撑高效运行

  

  搭建综合调解平合,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中心依托区人民调解协会优质资源,坚持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用多元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该中心先后与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区信访办、区法制办、区综治办、房山工商分局、区妇联等部门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确定了专职联络员负责工作对接,同时与全区6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和27个乡镇街道调委会建立了协作关系,并建立了“周口店和谐龙乡”“平安青龙湖”“和谐东风”等3个镇级多元调解中心试点,真正形成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机制衔接到位、程序合法规范的综合工作平台。 

  组建专业调解团队,“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组建26人“专职多元调解队伍”,并纳入部分调解组织中的专职调解员;同时聘请了律师、公证员、心理咨询师、司法鉴定人员、品牌解员等多领域30余名专家,组成人民调解专家库。注意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安排其进行脱产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每天安排专人在接待处轮流值班,随时接待解答、受理群众的咨询,截至目前,已受理各类咨询1500余人次。

  全市首创“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极大提高调解成功率。该机制由中心与区法院于20177月合作创立,根据该机制,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调解员当即制作司法确认申请书,指导法官当场检查并确认符合法律规定后,立即制作予以司法确认的法律文书,通过该机制调解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不需要书写起诉状、不需要到法院办理立案手续、不需要开庭、辩论等诉讼程序。从时效看,一般情况下,上午调解成功的纠纷,当事人当天下午即可领取法律文书;下午调解成功的纠纷则第二天上午即可领取法律文书;特别紧急的,法官则当即办理相关手续,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和企业。机制自运行以来,已办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530余份,成为为诉讼之外群众解决纠纷的新选择。

 

中心运行取得初步成果

 

  该中心成立以来,成功调解了大量一般民商事纠纷和信访纠纷,其中仅受区信访办转办案件就达168件,涉案人员近600人,成功化解了多起农民工讨薪纠纷、持续多年的霞云岭矿工伤补偿纠纷、十渡东湖港景区游客伤亡纠纷、区工业总公司与单位员工房屋纠纷等多起重大案件,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这种多元调解与信访调解联动的工作模式得到市信访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由于运行成效突出,该中心被市司法局和市人力社保局评为为“先进单位”,1名专职调解员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1名专职调解员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

  此外,中心积极参与西潞街道“北三村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腾退工作,抽调专人为长沟基金小镇开发项目、河北镇棚户区改造项目、“良乡镇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法律服务。1年来,在服务区重点工程建设中,成功调解各类矛盾568件,化解重大疑难案件6件。

    

拓展中心运行新模式

 

  一是增“元”。继续推进乡镇(街道)级中心建设,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单位、各行业协会、“两新”组织的对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二是“触网”。依托全区综治信息平合,开发“我要调解”和“我能调解”网上调解信息系统,探索“互联网+调解”的新模式。

  三是扩“容”。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调解员结构,吸纳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作为调解员,协助中心开展工作。同时以中心为业务培训基地,组织各镇级调委会和镇级多元调解中心工作人员轮流进行业务培训,再由参训人员对村居级调委会进行培训,发挥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是延伸。着力跟踪全区重点矛盾,动态掌握相关信息,努力做到“哪里有民间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民间矛盾纠纷,基层调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实现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维护房山区社会和谐稳定,为“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