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中美经贸关系 法律问题”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中研) 为全面梳理国际经贸秩序的新变化,剖析WTO法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演进,研究我国“维护多边、和平崛起”国际经济法治准则,近日,在中国法学会的指导下,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在哈联合召开第五次“中美经贸关系法律问题”研讨会。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院院长赵宏瑞教授主持了会议。

  会议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中、美、欧经贸法律问题研究”。第二单元为“WTO与中、美、欧经贸再平衡——博士生论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企业权利保护中心副主任冯雪薇做了题为“中美贸易纠纷、单边措施以及未来如何应对”的主旨报告,通过深入剖析美国的钢铝关税措施、301调查、国民待遇义务等问题,为我国从司法、行政、立法等方面的应对措施提供了积极的建议。随后,她就中国进出口制度及国际主要的出口管制制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龚红柳通过实证调研,从经济、产业、战略等各宏观方面阐释了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发生摩擦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论述了应维护WTO地位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性。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晓静指出,国际经济法学科历经多年演进,面对当今如此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必要升级深化,直面问题导向,做出新的学科方向优化调整、改革提高。哈尔滨工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姜明辉从经济学的宏观角度,讨论了当前中美各自贸易、经济、产业和战略方面的政策比较,提出有必要考虑中长期两国经济关系的新走向、新磨合、新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史晓丽认为,美国232301调查体现出单边主义与冷战思维,我国学界也应认真考虑我国贸易进口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刘惠萍、中国政法大学讲师张南、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院讲师刘久、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讲师龙迎湘等相继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杨国华对上述发言分别作出点评,就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国际法问题一一做了分析,并呼吁与会专家认真研究维护国际法治的好对策和新方法。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周小康,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孙冬鹤、副教授荣吉平及相关科研机构、实务部门、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经过研讨,与会代表认为,近来的中美经贸关系快速演进,将极大地促进当今国际经贸法律秩序新发展。大家应从法律上积极发声,捍卫我国“维护多边、和平崛起”经济法治准则,以维护规则导向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多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