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安平法院 力执“骨头案”

  本报讯(记者张君 □李凝 张贺) 40余名干警、9部警车,院长指挥,4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政府、土地、公安等相关部门到场协助,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工作人员丈量土地、确定边界。68日,在河北省安平县大子文村的涉案农田,一场强制执行行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努力,这起长达半年多的“骨头案”最终得以顺利执结。

承包合同到期引纠纷

诉至高院再审被驳回

  1988年,安平县大子文村委会与孙某等四人签订15年期140.725亩土地承包合同。20131130日,合同到期后,大子文村委会以每亩500元承包费,与新的承包户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引发孙某等四人不满。后孙某等四人以作为原承包人对原承包合同经营标的物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承包权为由起诉至安平县法院,县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因不服判决,孙某等四人又向衡水中院提起上诉,衡水中院做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孙某等四人转而向河北省高院提起再审,2016年,省高院驳回了其再审申请。

村委会反诉排除妨害
     遭遇执行难考验法院

  因迟迟不肯退出承包地,201611月,大子文村委会起诉至安平县法院,要求孙某等四被告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安平县法院判决四被告返还原告大子文村委会诉争土地140.725亩,并赔偿相应损失。但四被告不服提起上诉,衡水中院于20178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因孙某等四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20179月,大子文村委会向安平县法院提出执行申请,执行人员随即向被执行人送达了限期履行文书。由于到期后,孙某等四人依然没有履行法律文书,法院决定对其强制执行,但却遭到孙某等四人及其亲属的阻拦。

  由于本案纠纷由来时间长,涉及四被告及其家属人员众多,有的家属年龄大,行动不便。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矛盾复杂,案件迟迟得不到执行。而此时,100余亩耕地已闲置长达4年。在向执行难亮剑、执行攻坚的关键时期,该案能不能依法执行,全面执行,安平县法院迎来了一次“特殊”的考验。

见证全院总动员

     敢于亮剑效果明显

  面对这起典型的“骨头案”,如何既有效维护法律尊严,破解执行难,又能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使案件顺利执结。院长崔保东有了自己的思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见证执行,院长亲自挂帅全院全员参与执行,协调各部门通力配合保障执行。

  经过周密部署,68日,安平法院制定详细的执行预案,组织40余名干警、9部警车,院长崔保东亲赴现场担任总指挥,邀请4名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见证和参与执行,同时他们还协调镇政府、土地、公安、镇卫生院等相关部门协助执行。

  执行行动前,执行法官依法向四被执行人进行了充分的法律释明,告知抗法拒执的严重后果。进入执行现场后,执行干警、公安干警、综治专干及村民代表分头负责被执行人及其亲属的安抚,安全警戒以及围观群众的劝离任务,派出所、救急医务现场待命,随时处置突发情况,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大子文村委会安排4人丈量土地、确定边界。虽然部分被执行人及家属言词尖刻、恶语相加,均被执行干警稳控,受邀现场见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及时做了大量安抚工作。在社会各方力量的通力协作下,丈量定界工作顺利完成,这一“骨头案”也圆满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