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吹响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山东省潍坊市政法机关倾力为新旧动能转换保驾护航

  产业转型升级,应有哪些新作为?维护公平正义,需要哪些新举措……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滨海区党工委书记孙起生带领机关人员走进厂矿企业、深入市场商场,问诊新旧动能转换。很快,10余份调研报告“出炉”,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可行性方案。



  孙起生说,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思想高度统一、态度坚定自觉、步调协调一致,统筹下好“先手棋”,相继打出“组合拳”,勇于扛起“潍坊政法”的责任与担当。

    紧贴中心大局提供法律服务
  前段时间,潍坊市高新区91个“村改居”社区,33382户房子、40300个坟头,全部实现棚改拆迁清零,成为山东省率先完成“城中村”棚改清零的地区。被人形象地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棚改征迁,为何在这里驶上了快车道?  

重要的一条经验便是,潍坊市将“建立依法保障房屋征收拆迁工作机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创新实施“裁执分离”模式,先后制定出台了4项司法指导意见,明确了“裁执分离”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流程,为依法征迁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潍城区在潍坊火车站南广场一期征迁项目中,通过实施“裁执分离”、依法征迁,半年时间内完成108万平方米征迁任务,涉及9300多户、4.2万余人,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他们坚持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思路、用法治手段破解发展难题,既啃掉了“城中村”改造中的一块块硬骨头,让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又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满足了群众正当诉求。

  在潍坊采访的几天,记者处处感受到这座城市迸发的创新动力、创业激情。据介绍,这其中政法系统的工作功不可没。去年初,潍坊市提出建设“活力城市”目标任务后,潍坊市委政法委作为“社会活力”课题牵头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统筹协调作用,带领10余个单位科学编制了城市发展的年度工作重点和远期行动方案。
    潍坊市政法机关主动把工作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推出新时代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记者在寒亭区看到,“法律服务团”提前介入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规划建设,主动参与政策制定,依法规范操作流程,还现场设立法律咨询处、公证临时办公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项目的公信力得到普遍认可。
    精准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环境
  在临朐县蒋峪镇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的各类诉求被梳理成“订单”模式,激励和督促网格员“抢单”处理,群众通过遥控器一键点击,发出诉求,经后台处理后,分类派发给网格员现场处理或上门服务,实现了治理与服务的有效对接。

  这是潍坊市推进以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建设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社会治理系统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着眼夯实发展的基层基础,集聚社会治理新动能,激发平安建设新活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37人,一个跑不了!近日,潍坊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则新闻刷了屏:历经5年,潍坊终于将王海岩案的最后一名成员抓获并开庭审理。该涉黑团伙在潍坊市区组织实施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不仅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惧,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发展环境。

  孙起生说,他们把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结合起来,着力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新旧动能转换创造良好条件。

  514日,坊子区法院曝光2018年第1期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决定对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20人实施联合信用惩戒,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让失信者感受到“切肤之痛”。
  诚信是兴业之基。潍坊市政法机关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积极构建协同联动的失信惩戒体系,全市法院已将7.3万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同时,集中开展系列专项执行行动,对“老赖”重拳出击,对涉民生、涉金融、涉执行信访等案件进行全面清理,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力支撑。
    完善制度措施保障工程推进
  今年3月,潍坊市委政法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政法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和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暨“四个城市”建设的意见》,对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作出制度性规定。《意见》八章26条内容,紧扣政法机关的职能定位,对干什么、怎么干进一步细化,看了就能懂、比着就能做。

  据此,各地政法机关纷纷出台制度措施,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在潍水大地,这场规模宏大的动能转换“变奏曲”,正逐步进入高潮乐章。

安丘市司法局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厅设立公证业务室,为政府采购类业务的申请、受理、缴费、领证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不方便领取公证书的外地投标单位,免费邮寄送达,赢得了各方信任。今年,已办理采购合同140多件,涉及标的额近4亿元。       高密市公安局强化业务流程规范,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18项非接触业务实现“零跑腿”,77项接触类业务“只跑一次腿”,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公安行政审批效率。
  昌邑市政法机关相继印发服务发展、助力发展的意见文件10个,组织开展精准帮扶企业升级年和“企业经营者法治讲座”等活动,依法排查化解经济领域的矛盾纠纷20余起,帮助审查合同1730件。
   滨海区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重点项目建设,组建20余个律师服务团队,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开展法律培训,出具法律意见和“风险提示”,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为数十个重点项目落实包靠团队,为征迁方案制定、合同审查、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等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