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新联村:乡村治理“服水土”“接地气”

   矛盾不出村,民情不过夜,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峃口镇新联村“三治一引领”乡村治理模式显成效。

□本社记者 田雄  

□通讯员 刘进希 郑国崟

  这两天,温州市文成县峃口镇新联村陈氏三兄弟不再纠结了:半年来一直争执不下的房屋产权问题,在村里民情调解室的调解下不仅圆满解决,还通过村两委代办模式,足不出户就办下了旧房改造审批。如今,房子一层层盖了起来,三兄弟因为房子闹僵的感情也逐渐连在了一块儿。

  像陈氏三兄弟这样的矛盾,新联村的民情调解室已调解了不下100件。因为自身“利益”或者个人面子,村民之间出现矛盾纠纷有时甚至大打出手,解决不了的还上访到省市县,这样的例子在农村并不少见。但在新联村,矛盾出不了村,民情过不了夜。

十年零信访、零投诉

  10年来,新联村实现了零信访、零投诉。更为难得的是,村民还无偿提供土地近9万平方米,支持文成县重点治水工程飞云江二期治理。建项目不需进行政策处理,群众还自愿提供土地,这在别人听来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新联村书记、民情调解室金牌调解员张仁建眼中却正常得很:“我敢说,只要有项目在新联村,政策处理绝对没有问题。”这样的自信源于近年来该村探索实行“三治一引领”的乡村治理模式——党员引领,村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

  没有上访投诉,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矛盾。就在今年310日,新联村委会一下子涌进来49人,要求村里对公共厕所因未接入排污管而被拆除一事给个说法,不然就要去市县上访。面对一个个气愤的村民,张仁建拍着胸脯对大家打“包票”:“温州人要喝水,我们也有‘三急’,给我一个星期,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说法!”

  从村支书到普通党员,每个人都身背好几张这样的“包票”,村民们则捏着这样的“包票”拭目以待。最后,看到的是一件件的事情被一件件地落实,村民揪着的心也慢慢转为放心、安心。

内消矛盾靠自治

春风化雨用德治

  “邻里之间的矛盾有人管,村民要办的事情有人帮。”村民张大婶说,几年前别说帮忙办事了,就是连党员的人影儿都找不到,如今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记者了解到,通过党员引领,村民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模式,新联村创新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和打分评定等机制,开展村规民约监督、矛盾纠纷调解、文明新风倡导、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明确党员为村民服务的具体职责,通过办实事、办好事,让乡村治理模式更服水土,更接地气。

  内消矛盾靠自治,春风化雨用德治。今年农历春节期间,村书记张仁建特地召集43位乡贤开座谈会,为新农村建设提想法意见,并筹得新农村建设捐资10.3万元。经过讨论,村两委把这部分捐资设立成崇德扬善基金,开展见义勇为、孝媳、孝孙、孝子、美丽乡村先进分子等评比活动,发放证书的同时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先进,奖金从500元到2000元不等。

  评弘德的同时,新联村还大力推行以文养德。年初村里筹资建设了“乡村靓舞台”,组建了一个由17名妇女组成的专业腰鼓队。得益于此,村里成立了文成县第一个妇女联合会,人数达200多人,并赋予了她们环境督查、卫生宣传等职责。村中妇女个个都是监督员,让村民从被动守约转变成主动提醒。

  如今,村里打麻将的少了,上台跳舞扭秧歌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路上见面寒暄的人多了……完备的公共设施相继建成,花香四溢的滨水公园引来八方游客,乡亲们抱团发展的信心也连在了一起。新联村“三治一引领”乡村治理模式已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