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用法治文化培育法治思维

要善用法治文化培育法治思维

——评《晒晒权力 聊聊权利——公职人员法律风险防范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让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如何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晒晒权力 聊聊权利——公职人员法律风险防范指南》一书,对此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该书收录了大量发生在基层乡镇党政部门及村干部的违法犯罪案例,以法律风险防范指南的形式,对公职人员进行法律风险提示,有效帮助党政干部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起到“以案说法知荣辱、警示教育促廉洁”的作用,书中专家点评和法律风险提示体现了对公职人员的“妈妈式”关怀。   

   

两方面的完整结合

 

  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良性协调互动作为“县域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保障公民意识的增强,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书结合浙江三门县“县域法治”的权力清单制度改革实践,生动展现了法治文化的建设图景,有效提升了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可以说努力做到两个方面的完整结合。

  一是权力与权利的结合。任何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发生冲突或不协调关系,都会成为一个地方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是今后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在新时代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书结合台州权力清单制度改革实践,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协调互动的“县域法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法治文化角度推出三张“清单”(即权力清单、权力负面清单、公民权利法律保护清单),很有新意。权力清单告诉权力行使者行政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权力负面清单列举了大量案例,告诉人们权力一旦失控,危害触目惊心。公民权利法律保护清单则通过大量案例分类解读,让公民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依法维权。

  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何把保护公民权利作为法治工作和政府公布“权力清单”的终极目标,让人民群众知道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有什么权、该干什么事、该负什么责等,以便于社会监督,更有利于公权力行使者的自我风险防范。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公布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权利的“法律保护清单”既能促进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的顺利执行,也能告诫广大公民维护权利必须依法进行。只有坚持权利优先、时效优先、平等优质服务优先的现代法治理念,依靠“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才可能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变成“一次都不要跑”。

 

培养法治思维需树立三种理念

 

  培育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与努力追求,需要组织教育和培养、社会监督与约束。法治思维强调人们信仰的是法律规定中蕴藏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熏陶和滋养。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既是确保程序公正的践行者,也是建立良好法治文化的培育者,当前,需要树立三种理念:

  一是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至上就是法律最高,反对一切“权大于法”的思想和行为。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作为一种国家的治理方式,蕴涵着良法之治、法律至上、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等价值取向。

  二是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处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活动。

  三是树立权力有限的理念。权力有限是现代政治民主观念在法律上的延伸,是现代民主理论的产物,是现代民主理念的集中体现。它以人民主权论为一般理论、以分类分权、权力与权利均衡为具体法律操作技术的权力相对主义观念。

  人类社会治理在经历经验治理之后,必将走向科学治理和文化治理。法治是人类科学治理的明智选择。本书是从法治文化角度研究人类科学治理与文化治理的一项重要成果。书中提出“法治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强调“法治模式的90%以上是由法治文化构成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建淼在本书序言中肯定了这一提法。他认为法治文化是文化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是一种价值、一种信仰,一种思维方式,是不同于人治的全新文化样态。

  本书语言简洁明了,案例通俗易懂,漫画形象生动。书中穿插的专家解读,不但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且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