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届“破产实务前沿”沙龙在京举行
本报讯(见习记者孙梦凡) 6月2日,《破产执业者及行业自治》新书首发式暨第一届“破产实务前沿”沙龙在北京举行,来自党政机构、司法界、金融及实业界等众多人士参加了活动。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研究员陈夏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继续教育教育部主任白晓红、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新望、法律出版社编辑总监张雪纯等出席了沙龙活动。
李曙光在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再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的演讲。他认为,破产管理人,首先应该具有企业家精神,尤其是创新素质。因为创新是创造性的破坏,是对原来经济技术的组合和突破,而破产管理面对的是一个需要被清算的企业,甚至是一个需要被救治的企业,所以在这种复杂情况中,管理人最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素质。其次,管理人需要具有预测和协调能力,尤其是预测被清算企业的债务能力。最后,管理人还需要“精益思维”,即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困境企业提供救治,为债权人与债券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白晓红在讲话中提议,将我国企业破产法研究纳入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并汇入更多会计师的力量。
新望在讲话中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主要围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计划与市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对外开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对于研究破产企业以及破产问题至关重要,应该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要注重综合协调问题,进行供给侧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新望表示,当下我国企业发展的很多问题具有中国特色,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思想来研究破产法。
会议分三个主题单元进行了讨论:“破产执业者行业自治的域内外经验”“不良资产处置与破产法”“破产法的理论与实践”,来自学术界、实务界的众多人士分享了自己对破产领域的观点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