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密云太师屯巡回法庭开进百姓家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现在开庭。”6月4日上午10点,北京密云区法院太师屯法庭副庭长王雪宣布。和以往不同的是,王雪此时正坐在彭某家的沙发上,原被告双方分坐两边,对面还有密云区人大代表旁听。
据悉,1998年3月,北京密云不老屯镇兵马营村民何某在该村土地建设房屋及院落用于养殖,占地198.59平方米,后将地上建筑物卖与本村村民宋某和阳坡村村民彭某,随后彭某搬至此地居住至今。2014年12月,宋某与所在村经济合作社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期限50年(2008年1月1日至2057年12月31日止),约定经营方式为从事种植生产经营,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2016年9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认定宋某上述行为系违法占地行为,对其作出退还上述土地并没收上述土地建筑物,罚款1985.9元的行政处罚。该行政处罚生效后,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将上述土地并没收上述土地建筑物移交给不老屯镇政府。2018年5月,不老屯镇政府以排除妨害为由,将彭某诉至密云法院太师屯法庭,要求判令彭某腾退上述房屋。
据本案主审法官王雪介绍,在庭审前,法官进行现场勘验时,发现彭某身患重病,行动不便,本着方便当事人诉讼的考虑,征求原被告双方意见后,将此次庭审开在了彭某家中。
据记者了解,作为北京市最偏远法庭之一的太师屯法庭,辖区内最远的村落距县城120公里,与河北省滦平、三河接壤,辖区山多谷深,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为切实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诉累,太师屯法庭探索建立急案法庭、农忙法庭、假日法庭、预约法庭、巡回法庭和下访法庭“六大特色法庭”,着力打造便民、亲民的审判模式。
王雪表示,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当事人家中,其实是太师屯法庭法官工作的常态,这样不仅方便群众诉讼,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而且由于是现场办公,法官更了解情况,也提高了法官的结案效率。
据悉,3年来,该巡回法庭审判案件600余件,平均审理周期仅为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