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家庭暴力法研讨会在京举办
本报讯(中研) 4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法学会学术交流中心、美国律师协会全球法治项目部主办,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承办的反家庭暴力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法院、妇联、高校、科研院所和联合国妇女署、美国律师协会等单位和机构的60余名中外代表、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龙翼飞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夏吟兰、美国律师协会全球法治项目部代表Sun Jiamu、中国法学会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尹宝虎先后致辞。
历时一天半的研讨会共设置了6个阶段的主题讨论。
研讨会第一阶段由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郭兵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及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明侠作题为“反家庭暴力法的执行与家暴危险评估”的主旨发言。陈明侠介绍了中国家暴危险评估量表的开发和使用,指出量表在家暴认定和预防家暴升级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位主旨发言人为中华女子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明舜。李明舜教授以“反家庭暴力法的中国特色与中国价值”为题,对《反家庭暴力法》进行了国际视野的评述,指出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顺应并推动了国际社会反家庭暴力的潮流,丰富了国际社会干预家暴的措施体系”。
研讨会第二阶段由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宋鱼水主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治作题为“北京法院反家庭暴力法适用情况介绍”的主旨发言,介绍了北京市法院系统在探索涉家庭暴力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薛峰作题为“反家庭暴力的司法思考”的主旨发言,从反家庭暴力的内部路径和外部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家庭暴力案件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高级法官、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吴晓芳对上述主旨发言进行了点评。
研讨会第三阶段由全国妇联权益部副部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兰青主持。本阶段的研讨集中于探讨家庭暴力下儿童权益的保护。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院长王牧以该院审理的全国首例民政部门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谈起,作了题为“反家庭暴力法视野下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的主旨发言。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负责人郭婕从审判实践经验出发,作了题为“监护人虐童案件中国家监护责任的落实路径设计”的主旨发言。中华女子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林建军对上述发言进行了点评。
研讨会第四阶段重点围绕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和执行进行了探讨。研讨会第五阶段的讨论由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鞠伟主持。安徽省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郑刚作了题为“婚姻家庭冷暴力、同居暴力等特殊家暴特征及甄别、预防和惩处机制构建”的主旨发言。辽宁省妇联权益部部长杨常云作了题为“建立长效机制、突破工作难点、推动公安机关有效处置家庭暴力”的主旨发言,介绍了辽宁省妇联在与公安机关联动处置家庭暴力工作机制建构中的具体经验。在本阶段,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蒋月分享了她的团队以300份民事判决书为基本研究样本,对《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效果进行的评估分析,作了题为“《反家庭暴力法》适用效果评析”的主旨发言。
在研讨会第六阶段,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人民法院民庭庭长单军作了题为“反家庭暴力防护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的主旨发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曾庆斌作了题为“创新审判,强化联动,构筑反家庭暴力工作体系”的主旨发言。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作了题为“儿童保护视角下反家庭暴力法制度的实践与完善”的主旨发言。
4月23日11时20分,研讨会进入闭幕阶段。闭幕式由夏吟兰教授主持,龙翼飞教授作总结发言,中国法学会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伟到会致辞。
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专家针对主旨发言,围绕家庭暴力的司法认定、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和实施、反家庭暴力多机构合作机制的构建等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讨和交流,形成了共识。此次研讨会对推动《反家庭暴力法》的有效实施,推进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的深化,维护家庭和谐、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将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