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兵委员: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强化法律意识和法律服务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应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扶智也应包括‘扶法’,在提高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智力水平即‘智商’的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即‘法商’也应是题中应有之义。”3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建议,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强化法律意识和法律服务。

    吕红兵认为,在精准脱贫的道路上,应该有法律引领推进和保驾护航,各方及各级政府主体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而行,依法管理,依法归责;而针对被扶主体,应积极提升法律意识,依法交易,依法发展,依法维护脱贫扶贫成果,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吕红兵表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产业扶贫“上项目”,解决贫困农村老年人的受赡养权、儿童的受教育权、妇女的生育权、男女的平等权,扶贫领域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打击农村贫困地区黑恶势力等等,都需要通过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保证农村的长治久安。

    为此,吕红兵建议,要切实树立“法律扶贫观”,增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将法治宣传和教育、法律服务与援助、司法引导和保障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覆盖全领域、贯穿全过程。

    加快推进“律师进农村工程”,争取让精准扶贫所涉区域的每一个村庄都能够享受公共法律服务尤其是律师的专业服务,在法律矛盾得以妥善化解的同时,法律意识亦得到稳步提升。

    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对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机构和组织给予财力上的支持和保障,并加大宣传、奖励力度,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法律服务队伍,推进法律扶贫长效机制建设,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