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法官的魅力
———记内蒙古自治区办案标兵、通辽铁路运输法院民事庭法官姚宏波
对学习“特爱”
姚宏波给人第一印象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学霸”,他是同事们教育孩子时,讲励志故事里的当事人。姚宏波,一个从没有上过高中的打工仔,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自学通过了5项严格的考试:一是通过了成人自学考试,拿到了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的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证书;二是通过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拿到了司法A类资格证书;三是通过了以苛刻严格著称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公务员;四是通过了法院入额考试,成为入额法官;五是通过了遴选考试,从扎鲁特旗法院被遴选到了通辽铁路运输法院。
在今天闪亮的成绩背后,姚宏波有一个艰苦的童年生活、艰辛的打工经历和艰难的求学过程。
姚宏波是出生在通辽市一个小山村的苦孩子,不满周岁,母亲去世,读初三时,因家贫辍学。2002年,姚宏波用打工的积蓄,到内蒙古大学的法律专业自考班开始学习。艰苦的童年和艰辛的打工经历,使姚宏波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了,每天的休息从未超过6小时。他是同届学生中最勤奋的,也是全班考试成绩最高、通过科目最多最快的,同时也是同届最早通过司法考试的人。
2007年,姚宏波以笔试、面试均第一名的成绩,考录到扎鲁特旗法院预备法官职位。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他一直保持着。如果说十年前的学习,还有为工作考虑的成分,现在则完全成了一种热爱、一种需要、一种自觉习惯。法院负责门卫工作的李明介绍说:“一些年轻同志喜欢看手机,但姚宏波不一样,他总是捧着一本书学习,平时他的办公室晚上12点之前就没有熄过灯。”姚宏波的爱学习,在通铁法院民事庭庭长葛长生那里也得到了验证:“他晚上12点之前不休息是常事,特别2015年最高法院批准呼铁两级法院受理保险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和航空运输损害责任纠纷三类案件后,小姚天天坐在桌前看中国法院网的判决书,经常学到后半夜,有时靠着椅背就睡着了,醒来接着看。”
在姚宏波的办公桌上,有一大摞被翻得毛了边的民事和保险类书目,页码空白处写满了批注。
对工作“特韧”
在扎鲁特旗法院工作不到1年的时间里,姚宏波就走上审判岗位,先后在民事、刑事、审监等多个岗位任职。2015年,姚宏波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遴选到通辽铁路运输法院。他主动承办庭里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小姚对工作有一股“韧”劲,总是在琢磨工作,晚上12点前不休息、周末加班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别人是每周回家过周末,他经常是1个月才回一两次家。
通铁法院政治处主任王岩感慨地说:“小姚对工作特别‘韧’,交给他一项工作,他总是想最快最好地办完,总是在琢磨工作,是个钻研型的好干部。”
为了方便群众和促进保险案件的调解,在姚宏波的建议下,通铁法院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在通辽市交警一大队设立了巡回审判联络点,同当地各家保险公司一道,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站式”法律服务。
保险合同纠纷类案件是公认的难调,姚宏波理清法律关系,分类找出共性,与保险公司、行业协会进行沟通,探索总结了“三步法”:第一步,在接受保险合同案件后,首先认真分析审阅卷宗、分析案情,了解双方意愿,找到本起案件重大“结症”所在;第二步,就案件事实问题进行庭前证据交换并固定证据,沟通保险公司及上级公司;第三步,找到保险类型的法院判例,提供给保险公司及其上级公司参考。经过姚宏波两年多的努力,对于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类案件,各保险公司已达成基本共识,该类型案件95%以上都能调解。
就是凭着对工作的“韧”劲,姚宏波在从事法官近10年中,承办的近千件案件中,一直保持着无违法违纪案件、无涉诉信访案件的纪录,发改率始终在1%以下。截至2017年底,姚宏波收案188件,已结177件,结案率达94.%,调撤率74.31%,服判息诉率94.8%,各项指标均在同类法官前列。
姚宏波先后获得了优秀法官、优秀裁判文书奖、优秀观摩庭评比奖、个人三等功等多项荣誉;2017年,他被呼铁两级法院评为办案标兵和优秀庭审奖;被通辽市中院评为裁判文书二等奖,还被自治区高院评为“全区优秀办案标兵候选人”。
对群众“特亲”
姚宏波对前来打官司的群众,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每次都是热心接待,耐心解释,尽心服务,公心办案。在姚宏波那里,每一名当事人,不仅感受到公平正义,还有贴心的关怀。
姚宏波办理商某某诉付某运输合同纠纷一案,诉讼过程已历时5年,因被告付某有抵触情绪,一直躲避法院的送达。经姚宏波多次联系和上门调解,付某被感动,一次性支付了其拖欠的货款。被五年诉讼折磨得心力疲惫的商某某,本来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却意外拿到了多年未得到的赔偿款,他激动地握住姚宏波的手,不停地说:“谢谢姚法官!谢谢姚法官!”
在办案过程中,姚宏波常说的一句话:我也是从农村打工苦出来的,我最知道你们赚一点辛苦钱不容易,帮助你们维护权益是我应尽的职责。
某被告人欠祁某某、冯某运费15万余元,两年多了也不偿还。祁、冯二人到法院起诉后,姚宏波比自己家的事还急,利用早晚时间,辗转5个地方找到被告人。劝说本人无效,就找到被告的父母、妻子做工作,最终促使被告履行了义务。
对长辈“特孝”
姚宏波的孝顺在单位和家乡是众人皆知的,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天都要抽空给抚养自己长大的、最需要照顾的爷爷奶奶打电话,唠唠家常,报个平安。
1999年,在大连打工的第一个月,姚宏波舍不得吃喝,把攒下来的300元工资,给经常腿疼的奶奶捎回去,嘱咐她买点钙片补补钙。
2007年,在扎鲁特旗法院工作后,有了稳定的收入,姚宏波首先想到的是孝敬爷爷奶奶,每逢过年或换季,都要给奶奶爷爷添置新衣、鞋帽,奶奶总是骄傲地对邻居们夸耀。
现在,爷爷已近88岁高龄,在姚宏波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健康硬朗。姚宏波每次回去探家,总是先去看望爷爷,然后再回去看望妻儿。
就这样,姚宏波以一名法官的良知,坚守审判工作一线,始终做到用“公心”审理案件,以“诚心”善待当事人,以“热心”帮助困难群众,以“耐心”打消群众疑虑。他以自己的言行,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人格魅力,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