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度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在京发布
本报讯(记者周頔) 1月29日,由京都律师事务所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出品的《2017年度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共分为4部分,分别介绍了互联网法律机构变化情况、互联网法律机构的变化、2017互联网+法律新特点、未来的互联网+法律等。《报告》以行业内共计251个互联网法律机构作为样本,着重分析模式创新与技术革命带给互联网法律行业的变化,并对未来“互联网+法律”变革和发展的可能性方向进行预测。
《报告》指出,2017年互联网法律机构增速放缓,新成立的互联网法律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大多具有“精细化”“靠山化”等特征;部分机构已停摆,互联网法律多次创业者出现,微信公众平台、APP和网站是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主要的3个平台,其中网站在占比数量上呈绝对优势;公检法等“国家队”入场“互联网法律”,加速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办案审判的进度,为公检法服务的一批互联网法律企业也应运而生。
《报告》分析称,未来“互联网+法律”的服务领域将进一步细分,覆盖范围也呈现扩大趋势,技术驱动将从“大数据”走向“人工智能”。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许身健教授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影响人类生活,这已经并将继续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在上述背景下,人类社会全面回应新技术革命,这一革命给全球法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他认为,应集中、深入、系统地开展前沿科技与法律的交叉研究、课程改革、人才培养、跨领域交流和国际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回应新科技革命给法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