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假”,2017年取得历史性突破

运用大数据打假模型阻拦假货

  在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简称阿里巴巴)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会议上,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2017年是阿里巴巴联合品牌、执法司法机关、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在网络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年。

  可以看出,在已转化为打假巨大推动力的数据技术助力下,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网络售假行为遭到严厉打击、显著遏制,但线下假货源头并未根除,而且呈现跨境尤其是向微商及其他各类平台流窜销售的特点。

与执法部门联手打假

  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中,97%一上线即被封杀;在与阿里巴巴合作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这一历史性突破,是全国各地公安、工商、质监、食药监等执法机关不吝投入、共同创造的,阿里表示衷心感谢。”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产保护总监叶智飞指出。

  郑俊芳认为假货的治理离不开线下,“在线上,我们把假货下架、店铺关闭,但是他还会想尽一切办法躲避我们所有的拦截试图再来,或者去别的平台。”郑俊芳说,为了避免这个情况,阿里巴巴一直在跟线下的执法机构合作,打击线下假货源头。

  截至2017年底,阿里巴巴已与全国23个省开展线下打假合作,累计向全国执法机关推送涉假线索1910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数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

  叶智飞表示,阿里巴巴形成了拦截假货“发布源”的技术思维,通过构建大数据打假模型来阻拦假货。这种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打假模式,为警方破解网络犯罪刑侦难题提供了借鉴。

  2017年的最后一天,公安部向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发出了一封感谢信:“以大数据思维模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的类罪监测模型建设,通过模型应用产出涉假犯罪线索,在第一批7条涉及耗材、汽配、化妆品的线索中,涉案7省统一收网,捣毁12处造假窝点、抓捕犯罪嫌疑人20余名,取得显著战果。”

  像这样的感谢信,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共收到了30封,均来自各地公安部门。

  “感谢信是肯定更是勉励。”叶智飞说,2017年,在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下,阿里巴巴在网络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网络售假问题得到显著遏制,证明了“技术进步可以解决社会问题”。

线下假货源头仍未根除

  在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军工介绍,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这个呼吁得到了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响应,打假,特别在电子商务的平台打假取得了显著性的进展。

  不过叶智飞表示,在打假实战中,发现线下假货生产源头依然坚挺存在:“阿里2016年对18万个疑似售假店铺做了关店处理,2017年这个数字是24万个,数据分析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疑似售假店铺在头年被关闭后,改头换面重来售假。”

  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知识产权支队副队长陈竞凯称,多地执法机关的实地打击案件也印证,假货源头并未根除,且基本集中在全国多地的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假货带上,分工越发细致,反侦查和隐蔽能力不断加强。

  “各地制售假团伙为攫取利益、逃避打击,跨国境跨平台流窜现象日益严重:一些制售假分子开始向微信朋友圈、微商等多个社交平台及京东等其他电商平台转移;另一些制假分子开始搭建海外网站,通过FACEBOOK等社交平台引流售假。”陈竞凯说。

  2017年12月底,公安部针对各地屡打不绝的地域性造假“顽疾”,部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春雷行动”。

  郑俊芳表示,2018年阿里将继续推进“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让售假者真正感到痛。

阿里将持续起诉售假卖家

  2017年1月9日,淘宝以“违背平台不得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商誉”为由,向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起诉一家曾出售假冒施华洛世奇手表的网店店主,索赔140万元人民币。该案为国内首例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卖家案例。

  此后,阿里巴巴又接连在上海、宁波、义乌等地法院发起诉讼,并向新成立不久的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2017年3月8日,淘宝以“违背不得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商誉”为由,将卖假冒玛氏皇家猫粮的姚某告上法庭,索赔267万元并要求其公开道歉。7月20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姚某在淘宝出售假货,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还降低了消费者对淘宝的信赖和社会公众对淘宝的良好评价,判决姚某赔偿淘宝损失及合理支出12万元。获赔后,阿里巴巴设立消费者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消费者起诉售假者进行维权。而这一案件也被评为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

  郑俊芳在打假年报发布现场表示,2018年阿里将继续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计成本起诉售假卖家,提高制假售假成本,让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