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纠纷化解的法治良方
当下,医疗纠纷时常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有时甚至以其极端的方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如何妥善地处理医方和患者之间的纠纷,让其能够理性地对待双方的利益冲突,是大家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郑文鑫律师在长期代理大量医疗纠纷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医疗纠纷法律风险防范与处理》一书,其所提出的医患双方应尽量地学会换位思考、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解决纠纷的观点,可以说是为医疗纠纷的解决开出了一剂良方。
医患双方的换位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妥善地处理医疗纠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必须引起高度警觉。目前市面上不乏处理医疗纠纷的图书,但它们往往是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以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来提出所谓的“胜诉技巧”“辩护策略”等。这样只站在一方当事人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不能最终彻底地化解纠纷,反而有可能导致失利的一方采用更为极端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甚至会成为医疗纠纷愈演愈烈的一个导火索。
由于医疗纠纷涉及专业性极强的医学和法学知识,故即便是专业的医务人员,也很难单独有效应对医疗纠纷,更何况是没有医学、法律知识的患者。因此,发生纠纷时,医患双方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接下去各自该如何处理,尤其是患者一方。该书作者具有医学与法律双重教育背景,处理过大量的医疗纠纷案件,拥有处理医疗纠纷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
在书中,作者坦言,因为学过医学,他比没有接触过医学的人群更加明白医务人员执业的艰辛;因为经常代理患者打医疗官司,他也比没有接触过医疗纠纷的人群更加了解患者维权的不易。因为更加了解医患双方各自的难处,所以在处理医患纠纷时,他总是努力更好地做到换位思考。这种换位思考处理问题的态度,经常能够帮助他更好地协调医患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如:有效地说服患方放弃采取极端方式解决争议,有效地说服医疗机构舍弃恶意利用诉讼权利的做法,或者让医疗机构尽量在赔偿方面给予患者倾斜。
其实,医患双方本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患者基于信任而将自己的健康及至生命托付给医生,医生基于职业道德和医疗技术尽力地去治愈患者。但如今双方却关系紧张,部分患者维权的方式越来越极端,由原先的个人向医疗机构“讨说法”,到职业“医闹”,再到伤医、弑医。解决这一已被逐渐扭曲的医患关系,既需要患者意识到医生的医术再精湛,面对疾病也有回天乏力的时候;同时也需要医生有高超的医疗水平,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正如“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所言,“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也不是冰冷的石材,而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生命,要求我们不仅是用头脑去思考该怎么治疗,还应该用心去感受、去帮助、去安慰。”因此,医患双方应该学会相互理解,不断增进彼此间的互信,而不是互相伤害。唯有如此,医患关系才能走向融洽,实现共赢,真正称得上“命运共同体”。
化解医疗纠纷的指引
对于医疗纠纷,作者一贯的解决态度是实事求是,即患者应当通过法律渠道理性维权,医疗机构应当尽量避免恶意利用诉讼程序,拖延时间、设置障碍。患者维权难度增加、渠道限缩,最终的受害者,可能还是医务人员。在书中,作者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出发,按照医疗纠纷发展的一般进程,针对病历书写、复制封存、司法审查、尸检、鉴定、争议解决等各个核心环节进行深度剖析,并归纳出医疗机构常见的过错类型与抗辩事由。由此,揭示了医患双方处理医疗纠纷应注意的事项,对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指引,让医患双方能够更好地处理医疗纠纷。
以“病历”为例,在医疗纠纷中,病历是判断医疗机构是否负有责任以及责任大小的核心证据。故医方应重视病历的书写和管理;患方应重视病历的收集和固定,在预感到将来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时,应在第一时间复制和封存病历,以确保病历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9个与病历有关的常见问题:医务人员在病历书写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病历书写不规范可能引发哪些法律后果?病历由谁保管?病历丢失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患方如何复制、封存病历?医疗机构拒绝让患方复制、封存病历时,患方有哪些权利救济手段?医疗机构拒绝让患方复制、封存病历可能引发哪些法律风险?在医疗纠纷诉讼中,病历如何举证与质证?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法官如何审查病历?这些常见的问题,作者并非只站在医方或者患者某一方去考虑,而是详细地阐述了法律框架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当发生纠纷时当事一方如何及时和正确地行使权利,或者积极地履行自身的义务,否则会引发相应的法律风险甚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书中,作者还穿插了大量,典型案例分析以便于读者理解,例如“病历书写太潦草 天书病历惹官司”“病历字迹潦草 医院赔偿40余万元”。这些案例表明,原先很小的医疗纠纷,因为双方都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盲目地采取其他不必要的手段,甚至是非法的或极端的手段导致事态失控或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医患双方各自的立场不同,难免会发生纠纷,这是利益多元化时代的表现。
此外,法律途径虽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但事实上并不能“包治百病”,化解医疗纠纷更需重在防范。该书在医疗纠纷发展的每一个核心环节都进行了深度剖析,也给医患双方提供了一种指引,让双方都知道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纠纷的发生,或者发生了纠纷如何才能理性的解决。
该书除了指引医患双方如何在实务当中应对医疗纠纷之外,作者还希望患者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到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经验性学科,医疗行为不可避免伴有侵害性和高度风险性,并非发生损害后果就意味着医疗机构具有过错。也希望医务人员能够明白规范执业的重要性,对自己不规范、不完善的行为加以整改,减少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代理了大量的医疗纠纷案件后,作者对此问题有了深刻的感悟:医学,解决的是“人自身身体的纠纷”;法律,处理的是“人与人关系”的纠纷。医学与法律都是为了个人和人类社会更加美好、和谐而存在。每个人都会生病,每个人也都可能与他人发生纠纷。因此,依法建立与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亦是一份责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