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警务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215日,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公安管理研究分会共同主办,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承办的“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与警务创新理论实践论坛”在浙江义乌召开。

  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的近百名代表参加,共同深入探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和警务创新这一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的课题。

  据悉,本次论坛是全国公安战线规格最高、水平最高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选择在浙江义乌举办,是对义乌公安积极推进警务创新取得的各方面成效的充分肯定。

  浙江省义乌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南翼,这座位于浙江中部的小城,在历经改革开放的洗礼后,演绎了“鸡毛飞上天”的传奇。义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县级国家级改革试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3万名境外客商常驻,航空、铁路口岸陆续开放。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义乌市社会治安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警务机制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新期盼。目前,义乌市共有本地户籍人口79.7万,外来人口在册数141万,今年以来登记临时入住境外人员44.67万人次。这对义乌公安机关驾驭治安复杂形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义乌公安表示,使命是最大的决心,责任是最强的动力,在与新挑战的博弈过程中,大胆探索实践警务机制改革,勇于变革,求真务实,努力为老百姓打造更高质量的平安产品,不断推动公安事业向前发展。

变被动为主动

“有为争有位”

提供改革新保障

  据了解,义乌公安始终坚持把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推进,坚持不靠前就要兜底的原则,主动对接、主动贴近。

  义乌火车站是义乌的“北大门”,每天有311趟次列车到达,客流量巨大,进出或过境义乌的少数民族人员、境外人员也不在少数。为此,义乌市公安局站前派出所在高铁出站口设置了“少数民族、境外人员服务管理站”,积极强化“首站服务”。通过管理前移,不仅为有关人员提供了更温馨的服务,同时使基础警务工作更为精准,为辖区派出所减了负。目前,次类服务站已经延伸到义乌的机场、长途汽车客运中心。

  今年以来,义乌市公安局在“动中备勤、巡处合一”的勤务模式改革基础上,不断升级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更符合当前治安形势的“情指行一体化”勤务模式。义乌公安优化升级全市10个联勤点,推进“四联三防”工作。组建警察机动部队(PTU),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使义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升级。10月,警察机动部队(PTU)首次亮相街头。

  针对市场外贸采购领域合同诈骗案件和拖欠货款逃匿案事件,义乌公安经侦大队会同商城集团搭建了“经侦预警平台”,为市场经营户挽回损失2.69亿元,预测预防预警能力显著提高。

变管理为治理

“现代化社会化”

提供改革新路径

  “政善治,事善能。”义乌公安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从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入手,在优化模式上下功夫,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治理的华丽转型,全面推动社会治理工作跨越式发展。

  社区平安是“平安义乌”的基础。抓住流动人口、出租房这个牛鼻子,义乌公安深入开展出租房屋规范化建设,推进江东街道青口村“平安+智慧村居”管理工作试点,安装出租房屋智能门禁系统1266余套,并在后宅所探索实行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外包,极大提高管控效能,社会综合治理水平迈向现代化。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加贴近群众,呼应群众需求,义乌公安大力实施公民行动计划。通过创立义乌警队队标、队歌,聘任法律专家、律师组成法律、公共关系顾问团,开展“走进警营、问计于民”活动,举办“公民行动”启动仪式暨游园、“警小郎”招募等系列活动,有效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平安建设。通过联合相关部门,组建“同年哥”平安志愿者服务队,义乌公安还在外国人最多的宾王社区成立“外国人协管队”,最大限度激发民力,构建“同呼吸共命运”的警务共同体。同时,义乌公安还成立公共关系顾问团和法律顾问团,充分发挥“外脑”“智库”作用。

变一元为多元

“智慧警务”

提供改革新支撑

  近年来,义乌公安革故鼎新,以“最强大脑”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警务云,营造警务新生态,从而推动警务转型升级。

  20168月,新版的义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完成改造升级并投入使用。“要真正做到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能,发挥出科技警务的威力,就必须进行警力、技术、信息、机制、装备等各项警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最强大脑’。”义乌市委常委、公安局长詹肖冰如是说。而他所说的“最强大脑”,指的正是义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在义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遍布义乌全市的监控探头实时回传画面到大屏幕,实现了从天眼单线追踪到“商城慧眼”任意视频抓取的跨越发展,海量的视频数据资源为社会管理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警用信息系统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街面上每一名警力、每一辆巡逻车所处的位置、行走的路线。指挥中心的所有指令都可以直接发送到处警民警手中,报警详情、报警人信息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同时,警情到人到车、语音实时对讲、现场证据实时上传……补齐传统“对讲机呼叫”的诸多短板,实现了警力精准投放和精确指挥。通过屯警街面、科学研判、精准指挥,义乌全市刑事案件数量大幅下降,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持续明显好转。

  今年,义乌公安升级配发“警务通”,以完善信息质量终身负责奖惩激励机制,确保数据“准确、全面、鲜活、动态”,并在金华全市基层基础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作经验介绍。

  在软硬件的同步驱动下,义乌警方指挥“大脑”越来越发达,一线神经末梢更加敏感,警务运行真正实现了扁平化、可视化和精准化。

变单轨为双轮

“警队共同体”

提供改革新驱动

  改革靠创新,创新靠队伍。义乌市公安局坚持把警队素质提升作为公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警队共同体”理念,把准队伍脉搏,抓队伍促工作,推动警队全面平衡发展。

  记者在义乌市公安局了解到,今年519日,义乌市公安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这份荣誉的取得,同样凝聚了辅警队伍的心血和汗水。针对辅警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偏低的现状,义乌公安着力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辅警管理方面,义乌公安坚持“辅警也是警”的思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以执行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为契机,对有专业特长的辅警实行年薪制聘任工作,做到薪酬待遇标准一人一事一议。目前,已聘任年薪制辅警299人。

  同时,义乌公安参照警衔制,依据辅警工作实绩、德才表现、现任职务及工作年限,对辅警实行辅衔制管理,并增设100-450/月不等的辅衔津贴与辅衔等级挂钩。目前,义乌市公安局共授予辅衔制3424人,辅警的职业认同感和警队归属感得到显著提升。

  300人拿到6万至10万的年薪,4000人被授予辅警警衔等等,义乌公安在提供辅警管理“义乌样板”的同时,不断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增强警队凝聚力,提高警队作战能力。

  义乌市委常委、公安局长詹肖冰表示,使命召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接下来,义乌公安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满意谋发展,聚焦改革创新谋突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更多的“义乌样本”“义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