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法学会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

编唱法治儿歌、编演法治小品、组织少年模拟法庭

  本报讯(记者罗宗明 通讯员马勇生 韦家涛 黄建周)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法学会的指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创新全市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目前,全市建立示范基地36个、少年模拟法庭20个,先后帮助32名失足少年回归校园,发放救助金5万多元;全市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0156796人、20165884人、20171-104961人,呈现逐年下降趋势,11个县(区)实现了校园零犯罪,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61016日,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到广西开展法学会工作调研时,在听取了河池市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的汇报后,认为河池市的创建工作有特色、有亮点,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高位推动精心组织

  广西河池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平安河池、法治河池的重点工程,列入市委常委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辛幸,市长唐云舒多次在市委常委会上听取专题汇报,专题研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光华多次深入各县(区)学校指导创建工作。河池市法学会出台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为全市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法治山歌走进课堂

  “学法守法要从小,公平正义就是好,争做守法好少年,社会把我当个宝。”20171115日下午14时,河池市南丹县第一小学的舞台前,40多名身穿瑶族服装的少年儿童正在表演,全校师生正整齐有序地坐在下面观看,许多家长也围在操场后面,充满童音的悠扬山歌在校园上空回荡,学生和家长的掌声阵阵回响。校长岑丹玲告诉记者,自2014年创建示范基地以来,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走进课堂,今天的课题是儿歌《今天上课不一样》,小品《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每个学期,都要举行三场以上。表演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同学在手中剪成心形的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学法心愿,演出结束后贴在操场旁的心愿墙上。五年级学生韦晓媛告诉记者:我的愿望是法治学习走进课堂,暴力现象一扫光。走近心愿墙,只见五颜六色的小纸条上写满了行行小字,六一班学生潘鹏臣写到:我希望学校没有欺凌,法治的鲜花到处开放。校园门口两侧,8块法治内容的板报每天吸引着家长的眼球,铜江社区居民韦仕方说,“我们每天都要到这里接娃仔,不时地阅读板报,内容有禁毒、反邪教、安全教育等,学到了不少法律常识。”

法治教育润物无声

  20171116日上午,金城江区河池镇红七中学校园内欢歌笑语,一场广西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正在进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蒙永山,河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黄光华正与学生面对面开展法治教育,金城江区法学会、检察院创作的节目《不该有风暴的花季》《礼物》《禁毒山歌》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全校1800多名师生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法治教育。每年7月份,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一年一度的反邪教法律知识征文比赛如期进行。在宜州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小学生轮流到这里参与为期一周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初中,广西民族大学与中学结对定期开展校园法治教育活动。在宜州市一中,充满中华文明元素、古朴典雅的法治亭台长廊映入眼帘,长廊里,四块法治板报,田径赛场旁,18块法治板报引得很多学生驻足观看。下课和放学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徜徉其间,法治案例,印入脑海,法治教育,润物无声。

少年法庭震撼心灵

  20171027日,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高中大操场上,人头攒动,坐满了旁听的高中生。深色墙头上高悬国徽,庄严肃穆,法庭正中高堂上,端坐着一名身着法袍、满脸稚气的少年审判长,只见他挥起手中的法槌“啪”的一声响,高声宣布:“现在开庭!”一起模拟未成年人伤害案审判开始了,全校4900名学生受到了一场法治教育。

  2017年以来,大化县在第五中学创建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宽广的法治广场,100多米长的法治宣传长廊,少年模拟法庭、法律宣传展室、禁毒宣传室一应俱全。大化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陆文业告诉记者,过去也有法治教育活动,但形式比较单一,现在创建了示范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教育,有歌舞表演、法治长廊、模拟法庭,有书画展示、演讲征文比赛,有观看光碟影片等活动,丰富多彩,系统有序,让学生在参与中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产生刻骨铭心的教育作用。南丹高中担任少年模拟法庭审判长的高中生韦佳深有感触地说:“担任审判长,心灵受到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平常我很注重学法,将来,我希望能成为一名法官,为社会伸张正义。”

示范基地遍地开花

  河池市法学会在11个县(区)全力打造基地,示范点各具特色、各有成效,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因材施教:高中通过少年模拟法庭开庭审案,有冲击力、感染力;初中在教室楼梯走廊制作迷你法治漫画小板报,耳濡目染,法在心中;小学演唱民族儿歌、表演法治小品、创作法治书画、贴心愿墙和签名活动等,寓教于乐,鲜活有趣,突出特色,强调针对性。

  2014年,河池市法学会率先在南丹县创建市级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随后,在各县(市、区)扎实推进。如今,南丹、金城江、宜州、罗城、环江、天峨、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等县(区)示范基地已全面铺开,示范校园的学生实现了“零犯罪”纪录。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深入开展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活动,明年要向全市139个乡镇中小学推进,让法治教育在全市校园遍地开花结果。”河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黄光华如是说。在河池市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过程中,法学会的法律法学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们的每一次法治教育工作,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涓涓细流,汇集成一股股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在依法治国征程上,留下坚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