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消防事业危险但有意义

    “消防是一个高尚的事业,是为社会奉献的一种职业,这个工作虽然有危险但有意义,每一次灭火救援,救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李建伟说。

 

 

  1978年出生的李建伟马上要步入自己的“不惑之年”了,在元旦之前的这些日子,他休假回了四川彭山的老家。20年前他就是从这里应征入伍,到新疆成了一名消防战士。

  “因为我是农村人,当时认为当兵是一条走出农村的道路,而我从小就梦想能够与火红的战车为伍,刚好有机会可以进入公安消防的队伍,所以就有了这样的选择。”李建伟说。

  新兵下连后,李建伟就到了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这些年他从一名消防“新兵”变成了“二级警士长”,年龄增长了,兵龄增加了,经验增多了,对消防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

  入伍20年来,李建伟先后参与各类救援3500余次,成功营救遇险遇难群众380多人;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奖6次;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被公安部消防局授予“全国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被自治区公安厅表彰为“全疆优秀人民警察”,被乌鲁木齐市党委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连续3年被新疆消防总队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现在想想,当初的选择非常正确,消防是一个高尚的事业,是为社会奉献的一种职业,这个工作虽然有危险但有意义,每一次灭火救援,救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李建伟说。

“火场上的定海神针”

  在一般人看来,消防员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业,因为要出入火场,面临很多未知的风险。不过李建伟却很淡定:“新兵进入火场是要经过培训和锻炼的,班长老兵会教你和带你,就跟师傅教徒弟一样是很严格的,就怕新兵没经验而让自己受伤。救火现场只要不盲目,细心听从指挥,除非有突发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危险。”

  一次,一家工厂的油罐爆炸起火,李建伟和战友接到出警任务后就驾驶消防车往现场赶。几公里外他就看到了滚滚浓烟,到达现场后,他发现油罐已经倒塌,围堤内一片火海,火焰有二三十米高,温度非常高。

  他和战友进入配电室搜寻被困人员,被室内的热浪烤得浑身难受,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凭感觉一步步去丈量去搜索。用了20多分钟时间,却还是没有发现被困人员。为了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李建伟和战友撤出来投入到了灭火的总攻中,用了4个多小时扑灭了大火。

  最后等烟都散了,他再进入配电室,发现里面确实没人,是不幸中的万幸。李建伟说,这场大火是他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的火灾了,尽管当时义无反顾地冲进一线,但是现在想来他仍有些后怕。

  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政治指导员闫跃伟称赞李建伟是“火场上的定海神针”,每当战友有危险的时候,或者是他注意到有新情况发生的时候,他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组织大家做好防范,处置得当。

  “李建伟的业务经验非常丰富,年近40岁了,依然在火场上冲锋陷阵,只要有他在,大家都很放心。”闫跃伟说,每次都是李建伟先进入火场了解情况,才放心地让身边的战友进入现场,救援也是这样,现场情况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他肯定要全部都勘查清楚,看看是否会造成二次伤害,都了解清楚后才会部署方案和措施。

  尽管现在已经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但是李建伟曾经也犯过“低级错误”。那是他第一次参与火灾救援,起火的是一个民房,火不大,但是当时的他没有经验,有些紧张,忘了把消防车的供水口打开,连接好水带就冲到前面去了,可结果没水出来,耽误了时间。还好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他还是被班长老兵骂了一顿。后来,他就慢慢培养自己遇事不慌,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的好习惯。

训练场练就过硬本领

  消防部队要求所有的干部必须在基层锻炼,因此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处组教科科长庄瑞刚参加工作时就与李建伟在一个中队。那时的李建伟已经是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兵了,在庄瑞的印象中,他一直都低调、诚恳、谦和。

  “尽管我当时是副队长的职务,但是李建伟却已经是‘兵王’级别的老兵了,很多事情完全他就可以自己做决定,但是他还是会和我商量,尊重我的意见。”庄瑞说。

  在不出警的时候,消防官兵们会进行5公里、负重登楼等体能训练,业务技能训练,灭火救援演练,器材装备熟悉等各种各样的日常基础训练,为下次灭火救援做准备。

  不论是数九寒天、冰天雪地还是烈日炎炎的三伏酷暑,李建伟都认真完成好每一个科目,扎实做好每一个动作,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先后在支队组织的特勤业务大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也曾在自治区消防运动会,承担了挂钩梯、滑绳自救等科目的汇报表演项目,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自治区、部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作为中队长助理,李建伟除了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之外,还积极配合中队干部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训练。尽管他与战友们相处亲如兄弟,但组织起训练来却一是一,二是二,标准很高,从不降低要求。“生活中他是一位兄长,可训练起来却更像一名严厉的教官。”战士们这样评价李建伟。

  李建伟利用自己兵龄长、实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手把手传授每一位同志训练动作要领,发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解决纠正。他要求队里战士“跟我做、向我看”。在平日训练中,他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达到训练标准,在指导新战士训练的同时,抓紧训练间隙的时间,不断提高自己。

做人民的子弟兵

  李建伟所在的营区附近有位孤寡老人,已经90多岁了,无依无靠。2000年以来,李建伟就开始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为老人买粮、买菜、换液化气罐、清扫院子,驻地的老百姓都说老人有个当消防兵的好孙子。

  在开展警民共建活动中,当听说有两名小学生因家长下岗交不起学费时,李建伟主动承担起这两名孩子的一切学习费用。他还把荣获一等功所得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以救助更多的特困儿童。

  多年来,李建伟始终把群众当成父母,把驻地当做故乡,对驻地群众捧出了一腔胜似亲人般的赤子情怀。他总说,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总关情,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也是为了继续保持部队拥政爱民的传统。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我的本职而已,而且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品质,每一个人都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