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在基层

    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基层社区,把普法教育、依法治理与群众防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的法治宣传机制,有效遏制了民间纠纷及犯罪活动。

 

  “小郑,辛苦你了!又来发东西啦!”

  1127日,在全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民乐社区党委书记郑永和社区工作者,又一次站在小区发放普法宣传单,老王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并顺手接过宣传单及资料袋。

  这和一年前的老王差别甚大。201610月的一天,老王突然接到电话,“你女儿在我们手上,快点到银行给我们汇款10万元,否则就撕票了。”70多岁的老王来不及多想,连忙准备去银行汇款。郑永知道后,及时进行妥善处置,才保住了老先生的10万元养老钱。

  至此,老王对郑永等社区“娃娃”有了新看法:“这帮娃娃讲的东西,有时候还蛮有道理,发的彩色单页、红本本还是有点用的。”老王说的红本本,正是民乐社区申请经费购买的普法手册。每逢重大普法活动日,他们会免费向社区重点人群发放及宣讲法律知识。

形式多样

  从发放宣传册、电子屏,到微信等新媒体,社区普法形式开始多样化

  “社区是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法律服务与有法律诉求群众之间、政府执法部门与被执法者之间、法律宣传与普法对象之间的快车道。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成为法制宣传的‘播种机’。”郑永说,上传下达是社区的重要职责,他们要力争成为除民怨的“消声器”。

  据郑永介绍,为了不断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知晓率,民乐社区坚持“四结合、三面向”要求,即广度和深度结合,分散和集中结合,一般和重点结合,对外和对内结合,面向机关干部、社区单位、广大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形象化、具体化的法制宣传活动。

  “干啥都得有钱,普法工作也一样。”郑永说,近年来,西安市、新城区司法局对社区普法给予大力支持,先后为其配备了电视机、音响、文件柜、摄像机等办公器材。每年,民乐社区投资近万元购买订阅普法教材、书籍、报刊、杂志,进行普法调研、学习、表彰等。

  “每逢重要节点,我们都会走上街头,在新城广场、革命公园、集贸市场等繁华地带设立宣传站,开展大型宣传咨询。”郑永称,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5·18助残日、安全宣传月、禁毒宣传月、12·4全国宪法日等节点,都是他们宣传法律知识的重点时间段。

  据粗略统计,今年,民乐社区已重点宣传《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条例》《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宪法》等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00多条,悬挂横幅22条,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

  除此之外,民乐社区还坚持利用春节、“五一劳动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社区文艺宣传队用小品、独唱、舞蹈、电影等文艺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截至目前,今年已演出5次。平时,他们在辖区人口相对集中的清真寺周边等地方用海报、电子屏及微信等普及法律知识。

  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道核锻社区则走了另一条普法路。据社区党委书记穆毅毅介绍,2014年,核锻社区成立了科普大学,每学期专门针对社区居民开设10节讲座课,其中法律课不少于4节,且主要邀请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老师、法律工作者,向广大居民授课。

  今年,核锻社区科普大学已开展了4次以上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0余份,受教育群众12000余人次。同时,他们还在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星期五下午,专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今年已接受法律咨询70余人次。

  另外,核锻社区还专门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等特殊人群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组织本社区开展《公证法》宣传活动。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矛盾,在组织调解未果的情况下,邀请“三官一律”进社区。2016年,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抓重点难点

  老人、社区居委会、物业业主及驻地商户等都是普法重点人群

  “我们社区的普法重点、难点人群是退休老人。”穆毅毅说,核锻社区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世园会”旁,常住居民2853多户9000余人,在校学生4000余人,人口密度高,尤其是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快。近年来,社区高龄人口剧增,空巢化速度加快。

  据统计,核锻社区现有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2044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1135人。今年7月,看到“北京数十位老人遇骗局:失去房产被赶出门,身负巨债”等新闻报道后,穆毅毅立即联系“三官一律”现身说法,为社区居民讲解常见的诈骗犯罪类型及防范措施。

  “当时灞桥区人民法院的法官,还给大家总结了几类常见的‘诈骗陷阱’。”穆毅毅说,据法官介绍,目前常见的诈骗老人陷阱有:利用假币行骗、非法集资诈骗、组织免费旅游、宣传虚假投资项目、伪装上门维修检测、冒充老人子女朋友、调包分钱等。

  这和民乐社区颇为相似。去年10月,郑永突然接到社区工作人员报告说,老王的女儿疑似被绑架。郑永立即赶往老王家。

  到了老王家,郑永再三敲门,老王和老伴才勉强开门。原来,老王接到陌生人来电,称其女儿遭绑架,索要赎金10万元,不给钱就撕票,并一再要求不要挂电话、不能告诉别人、不要报警。交流过程中,老王还听到那边传来女人的求救声。

  恰在这时,郑永和社区民警赶到了。民警根据办案经验分析,老人极有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随即向老人索要其女儿的电话。但年事已高的老王,一时激动,竟找不到女儿电话。郑永立即安排工作人员查找之前登记的老人家属紧急联络人名单,方与其女儿取得联系。

  听到女儿在电话里喊妈时,老王的老伴眼泪“刷”地一下下来了。老王紧紧攥着郑永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回过神来的老王老伴说,女儿在缅甸出差,忙完工作就回来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但郑永陷入了深思,他觉得这并不够,自己还应该做点什么。

  几天后,一场专门面对社区老人如何预防诈骗的普法公开课,在民乐社区开讲了。老王至今都记得,讲课民警说,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对方“别告诉任何人”的说辞。

  有了这次经历后,2016124日,全国第三个宪法纪念日,郑永积极申请经费,购买了100余本《宪法》手册,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发送给驻地单位、物业公司、家委会等。

  “看似简单,但基层普法很有必要。”郑永说,经过这次事件后,他们与西安市新城区司法局经过调研、商议,最终将老人、社区居委会和物业业主及驻地商户等,确立为民乐社区普法重点人群,并坚持积极学习《宪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

建章立制

  “五位一体联动”,到考试考核,普法也需要坚持、健全机制

  “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的制度。”穆毅毅说,核锻社区已建立了“五位一体联动”普法工作机制,即以社区党总支为中心,社区居委会具体实施,社区驻地单位物业小区积极配合,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进行普法教育,社区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

  穆毅毅表示,该工作机制制定了各方职责,完善了管理体制,打破了单位界线。通过设立楼长,细化到户,组建了社区、单位小区、居民楼长及信息员的工作网络。通过多方协作,及时发现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及时上报、调解、稳控,确保了社区和谐稳定。

  据穆毅毅介绍,核锻社区按照《中共灞桥区委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创建示范化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通知》的要求,坚持硬件到位,悬挂全区统一名称标识,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开辟了办公场所,并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设备。

  “我们每个工作室都张贴有服务公示栏。”穆毅毅表示,核锻社区普法工作坚持职责明确、公示上墙,服务公示栏有参与普法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服务时间、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目前,已建立了普法信息登记、统计、报送、考核等配套机制。

  “我们有两本台账。”穆毅毅说,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核锻社区除建立普法宣传、接待咨询、调解纠纷等工作台账外,还专门设置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综合工作六个档案类别,明确每项工作的目录和工作内容。

  在台账管理方面,核锻社区使用全区统一的《灞桥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台账》《灞桥区人民调解工作台账》,力争让普法工作者、法律顾问做到“六个一”,即一社区一本、一事一记、一次一记,详细记录在其社区(村)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和结果。

  同时,该社区严格执行社区主任对法律顾问的日常监督职责,将考核内容分为出勤情况、工作礼仪、业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情况,协助街道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备区司法局作为计发工作补贴、年度考核评比、执行年检登记备案的重要依据。

  郑永则成立了以政务公开、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及民主管理小组为主体的依法行政、法制宣传小组,社区工作人员每年都要组织统一的各类法律讲座和法律知识考试,还制作了普法工作人员姓名和照片公布栏,设立了普法宣传公开意见箱等,并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定期普法。

  目前,民乐社区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工作站既为社区居民普法,又参与邻里纠纷的调解,形成了“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的良好格局。工作室通过固定办公场所、制度上墙、专人负责等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和咨询工作。

  据郑永介绍,近年来,民乐社区把普法教育、依法治理与群众防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的派出所、社区、司法、亲属、小区“五位一体”法制宣传机制,有效遏制民间纠纷及犯罪活动。截至目前,今年排查调处纠纷53件,调解成功53件,成功率达100%

  穆毅毅表示,核锻社区把普法工作与纠纷调解有效集合,2016年,全社区共排查矛盾纠纷10件,调解率100%,成功率达到98%以上。社区还先后荣获了陕西省“文明社区、和谐家园”四星级党组织、西安市“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