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宣传宪法是普法工作者分内的事

    基层普法工作者要想把普法工作做好,就要学在人先,精益求精,充分掌握各项相关法律政策,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抬头见法,心中有法,遇事用法。作为基层普法工作者的王健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随着宪法日的临近,王健变得忙碌起来。除了要组织安排124日当天在北京市昌平区亢山法治文化公园开展的“2017年昌平区‘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之外,还要配合区里其他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她的工作日志中已经列了满满十条计划。

  王健是北京市昌平区司法局法制宣传科科长,28年工作经历、19年法治宣传经验让她成为一个普法的“老手”。宪法知识培训、竞赛,宪法宣传动画、沙画、微电影,以案释法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为了宣传宪法,她没少下功夫。

  “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宣传工作不难,难就难在怎样让群众能够从内心去拥护宪法,敬畏宪法。”王健说,普法工作并不是仅仅把宣传资料发给群众就可以了,尤其是基层普法工作者,所接触到的人来自各行各业,要想把普法工作做好,就要学在人先,精益求精,充分掌握各项相关法律政策,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抬头见法,心中有法,遇事用法。

“普法的效果就在身边”

  148”热线是司法行政机关设立和开通的一个法律服务专线电话号码,它取名来源于“要司法”谐音,包含着需要法律服务请找司法行政机关的寓意。昌平区司法局在最初的时候为“148热线”设立了一个独立科室,王健曾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

  一天,王健仍像往常一样接听群众打来的咨询电话,当她接到一个14岁小女孩的来电时,她的内心掀起了波澜。小女孩被村里的一名聋哑人强奸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知道有这个电话,所以打过来咨询该怎么维权。

  听了小女孩的遭遇,王健既感到心酸,又有一丝欣慰:“心酸是为她的遭遇,欣慰是因为我们的法律宣传工作体现在了生活的细节中,也很庆幸她通过法律宣传找到了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在之后的维权过程中,王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她,维护她的合法权益,积极帮她摆脱这次创伤造成的心理阴影。

  这件事让王健深深认识到,普法工作并不是没有成效,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地深入了百姓生活,影响着老百姓。

  “宪法的普法工作,也是一样。提起宪法,总是给人一种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宪法与其他法律以及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在王健看来,这几年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断改善,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正在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身边处处都有宪法的身影,更是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根基。”

“党员干部更要懂法”

  除了想方设法给老百姓普法,王健还把普法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党员干部身上。

  “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你要是自己都不能遵守法律法规,那何谈再去教导他人。”王健说。因此,在昌平区司法局每年的普法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针对党员干部的宣传。

  制作发放《昌平区领导干部法治读本》《图说宪法》等读本和法治微电影光盘;举办昌平区法治宣传骨干《宪法》知识培训;组织安排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宪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考试;组建昌平区退休干部“以案释法”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宣讲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设计制作以“党内法律法规”“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一带一路”为体裁的法治宣传动画片及法治宣传沙画等,从前期准备,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再到具体落实,都有王健忙碌的身影。

  “我们国家一直对普法工作十分重视,多年来的法治教育,使得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要求社会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普法工作的要求也日趋提高。”王健说。

  她认为,正是因为法律规范的存在,社会才会变得有条有理:“正是因为由于宪法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宪法法律带给我们的一切。”

“宣传宪法不仅在宪法日”

  2014年起,国家将每年的124日定为“宪法日”。围绕宪法日开展宣传活动成为司法局法宣工作的一项常态,也成了王健每年固定“比较忙”的日子。

  王健说,作为普通公民,她也是在首次“宪法日”活动中对宪法有了重新的认识:宪法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为重要的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本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权力。“2014124日,这将会是载入历史的日子。”王健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

  在王健看来,将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必须经常讲、反复讲,使之作为行事准则,维护其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除了宪法日当天和临近日子的密集宣传之外,平时王健组织的法治宣传活动中也总是能见到关于宪法的内容。

  除了利用“法治昌平”微信公众平台、“法治昌平”手机移动客户端和依法治区网“一台一端一网”等新型媒体,广泛宣传宪法法律工作,王健还特别看重涉及宪法的各种培训活动。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与邪、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人性的光辉与丑恶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每一个人,多宣传就能增强全民的宪法观念,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对宪法的信仰。”王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