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警方开创“点单制”强警机制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山公安分局推出“点单制”强警机制,由民警对工作“短板”需求“点单”,分局“照单”培训,这种激发民警职业兴趣、提高执法实战能力的机制正改变着每一名民警。
近日,民警包凯晨连破两起电信诈骗案件震动了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山公安分局,这不仅因为连破两案突破了该分局此类案件零破案的纪录,而且,就在几个月前,这位大学毕业从警不到一年的新人还打算辞职去经商。
导致包凯晨如此巨大变化的是金华山公安分局推出的被称为“点单制”的提素强警机制。在该分局向民警提供的5个外派挂职培训岗位的“菜单”中,包凯晨点了其中的“金华市公安局反诈骗信息中心”岗位并获得批准。这一契机使包凯晨对警察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他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更加清晰。
这种改变不同程度上发生在金华山公安分局每一名民警身上。从今年3月至今,“点单制”触动和影响着每一名民警。现在,该分局已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深化“点单制”。
民警“点单”,分局“照单”培训
包凯晨去年8月研究生毕业,到金华山公安分局罗店派出所做见习民警。日复一日的忙碌使包凯晨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了怀疑,再加上同学间的对比,更让包凯晨对自己的前景充满忧虑。去年底,包凯晨向分局提交了辞职报告。
金华山公安分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洪国任看到这份辞职报告,心情沉重。这个分局去年2月才成立,67名民警来自金华市两个公安分局,年龄偏大民警和新民警占了近一半。
“新民警多,转业干部多,50岁以上民警多,整体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都偏弱,而像包凯晨这样的占全局警力20%的新民警,更在不同程度上对警察职业认知存在偏差。”洪国任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分局党委班子觉得,对全局民警素质“提速”迫在眉睫。局领导在包凯晨家中说服包凯晨暂时打消辞职的念头后,就着手研讨对策。今年3月,金华山公安分局推出了“提素强能,固本强警”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以民警的工作“短板”需求为导向,以“点单制”的形式,让民警和各业务部门、派出所“点单”,分局“照单”培训,“缺”什么“补”什么。分局为此拿出了40万元。
“点单”民警超越自我
该方案中“走出去”做法引起了包凯晨的兴趣。这个做法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派人跟班作业,脱产学习。分局共推出了5个脱产学习岗位:办公系统,法制,刑侦,技术,反电信诈骗。“全分局缺乏这5个岗位的专业人才,像反电信诈骗,分局成立以来因没有专业人才至今未破获一起这类案件。”分局刑事犯罪侦查中心副主任王庆丰告诉记者,分局对这种培训实行考核验收,成绩优秀的,列入专业人才库优先提拔任用,考核不合格则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扣发当年年终考核奖。
这5个学习岗位面向全分局民警“点单”,自荐报名。犯罪系毕业的高才生包凯晨对金融有浓厚的兴趣,他选择了“反电信诈骗”岗位。其他4个岗位也被多名民警“点单”。
经过考核和分局党委研究确定,包凯晨如愿以偿,其他4个岗位也被另外4名新民警竞争到。其中前年10月入警在赤松派出所工作的警校毕业生徐闫得到“办公系统”学习岗位。徐闫曾获“新警走讲台”演讲第一名。
包凯晨和徐闫分别被安排到金华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和办公室学习。反欺诈中心是公安部列为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七大基地之一,这里聚集国内顶尖高手包括公安部专家。该市所有银行包括四大银行以及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均进驻该中心。在这样的平台上,包凯晨兴奋不已,他负责信息的收集、研判和落地,还虚心地向专家讨教,并买来书籍学习。他还利用空闲时间,独自尝试运用这个平台资源来分析分局受理的电信诈骗案件。
不到一个月时间,包凯晨就有了战果——破获两起电信诈骗案件。一起是利用微信招嫖案件,另一起是离职的汽配销售经理仍冒充在岗,向老客户骗取订金。前者犯罪嫌疑人远在湖北,微信诈骗数十起。后者犯罪嫌疑人远在重庆,利用电话、微信诈骗国内多地客户作案20多起数十万元。包凯晨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最终,3名犯罪嫌疑人被金华山警方分别在湖北天门和广州抓获。包凯晨不仅突破了金华山公安分局电信诈骗案零破案的纪录,而且也在反欺诈中心创造了民警挂职一个月就出成果的纪录。
徐闫因在挂职时的出色表现被代表所挂职的办公室抽调到十九大安保办,也成为该安保办被省公安厅通报表彰的唯一民警。
除了不俗的成绩外,更重要的是,挂职新民警对警察职业有了重新审视。“很有挑战性,与智能犯罪较量,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我也很有成就感。”包凯晨说。
“点单”紧贴“短板”需求
“点单”紧贴“短板”需求正是“点单制”推出的初衷。“培养民警专业兴趣,增强对警察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提高实战水平。”洪国任表示,就是要抓住民警工作的短板需求,“补充营养”。
今年3月,金华山公安分局在工作方案出台时专门下发通知,让民警“点单”,上报所有的工作“短板”需求,共收到30多个“短板”需求。分局将其归类,确定需要“给养”的课目。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集中对所有民警培训。
今年5月和6月,分局全体民警分两批来到浙江警察学院集中培训,每期5天培训,内容面向民警的“短板”需求,涉及职业修养、信访、依法取证、视频技侦、反恐等等。授课的是全省的公安专家。对分局民警来说,不出“家门”就能培训的机会更多了。
11月1日下午,本社记者来到该分局时,分局正对全体民警做“信息化”培训。来讲课的是软件开发公司专家以及金华市公安局专家。这是分局专门联合金华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组建的业务骨干教官团,根据民警的“点单”以“大讲堂”形式在分局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这已是第七场。
“我们所新民警多,对办理行政案件的流程、裁量以及条款的适用理解不到位,导致办案质量不高。根据民警的需求,我们所‘点单’要求有针对性的培训。”罗店派出所所长冯斌告诉记者。其实,罗店所的情况在全分局都不同程度存在。分局警务监督处副主任何元也深有感触,他们部门负责所有案件的审核,包括行政处罚,经常会有一些低级的差错,退查的案件也时有发生。教官团为此请来金华市金东公安分局的专家开了一堂“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课,结合办理行政案件的常见问题讲解。
“听了这课后,我有很大的提升,以前对法律条文在实际操作上的偏差也得以纠正。后来,我们发现这类问题明显减少,民警基本上不会犯错了。”何元说,自己从事法制工作一年多,也是现学现用,在经过“信访”课培训后,就依法终结了一起积压的信访案件。分局成立了由洪国任挂帅的5名办案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所有办结案件找问题,第一次找出了几十个问题,然后直接到派出所点对点地培训,并规定屡教不改的要追责。冯斌对“点单培训”最大的感受是,原先一个行政案件报批要退个一两次,现在均一次过关。原来办案的低级错误已杜绝,民警办案的自信心大增,出现了良性循环。
分局还根据民警“点单”请来金东区检察院检察官每季定期培训“以审判为中心下如何办理刑事案件”,重点讲如何规范取证以及加强公检协调。“这些课培训下来,民警证据意识增强,退查案件、不捕案件明显减少。”何元说。
让民警更有获得感
对民警尤其是新民警“理想信念、纪律规矩、道德品行、奉献意识”的培训该分局更作为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派出所和业务处室都点了这个单,分局视为培训首要课目。”洪国任告诉记者。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这都是必培课目。分局多次请浙江警察学院教授以及金华市委党校教师给全体民警上党课。
一些业务部门和派出所还给民警开“小灶”。许多临近退休的民警经过培训后主动请缨,愿挑重担,为新民警做表率。56岁的原后勤科长吕峰主动负责分局食堂,经常自己下厨为民警做夜宵。同龄的原禁毒大队长吴因春要求到罗店派出所智者寺警务室值勤,并带新警赴深圳办案。55岁的双龙派出所民警徐定章每天到高山上的双龙洞景区执勤,走遍几个行政村的所有村户,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老民警的言传身教进一步提升了培训的成效。“最大的变化是民警集体荣誉感增强,队伍更有凝聚力,以前是要我干,现在是民警我要干。”冯斌说。
在刚刚结束的1至9月金华市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初评中,金华山公安分局获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党工委委员、公安分局局长徐健向本社记者表示,“分局已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习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将建立完善‘点单制’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子。”
现在,这种长效机制又有进展,分局已与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达成合作意向,由浙师大定期给分局全体民警上课,讲解法理知识。“通过实务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以全面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素养。”洪国任表示。
包凯晨以培训考核优异成绩被破格调入分局刑侦大队,他将担任教官,指导并带领民警打击电信诈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