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曙光在前

  网上说,中国未来的高铁,将达到每小时4000公里,听着都吓人。但看他说的原理,又不能不信服。现在的复兴号,已经是350公里时速。如果在30年前,说不定会被讥为说胡话。

  我上小学是在60多年前的解放初期。父母那辈人的理想,是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我从书本上得知,当时的苏联,耕地已经用上拖拉机。上初中后,大家谈论未来,一致的理想是上学、入团、铁饭碗。那时全县只有一所高中,九成以上的初中生毕业后都要回乡务农。只有考上高中,才有可能上大学进城市。入团是为入党做准备,入了党将来才会有好前途。铁饭碗就是当工人挣工资,那是农村孩子日思夜想的好出路。上初二时,离学校仅十几里的南口铁路工厂,从学校招走一批工人。尽管是又脏又累的翻砂工,仍然把其他同学眼馋得口水直流。

  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间,我度过了高中和大学进入社会。在北京和上海先后上了两所大学,5年制的医学院上了6年。铁饭碗自然端上了。知识分子不再是“臭老九”后,党也入了,还有了一官半职。一切似乎都在顺理成章地发展着,但是到了2000年,情况的变化突然加速。

  起因是要进入新世纪了,我当时已转行到新闻单位多年。新世纪对人会有什么新要求?当时最流行的说法是:要会用电脑、会外语、会开车。反观自己,电脑生疏;中学大学学的外语已荒废多年;至于开车,自家没车,当然一窍不通。看来,进入新世纪,面前的拦路虎接二连三。虽然也曾下功夫学会了电脑和开车,但比较青年人,到底笨手笨脚,只能算勉强及格。至于外语,已是我认识它,它不认识我,只能敬而远之。这也是至今不愿出国游的重要原因。回望进入新世纪的17年,如果按当初流行的技能标准,我不能算是合格者。究其原因,半缘主观,半缘客观。我有时想想,半是遗憾,半是无奈。这也许就是我们那代人的整体命运吧。

  但是,且慢悲观!近几年中国的变化,常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这两年,前进的步伐,明显在加快。国家的强大,与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密不可分。高铁呼啦一下子四通八达了,手机支付呼啦一下子全面开花了,共享单车呼啦一下子东奔西跑了……电脑热刚兴起,就要被手机热取代了。一部手机,简直无所不能。驾车热方兴未艾;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有人试坐上路了;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个同步翻译软件,就可以在国外畅行无阻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难题,一个个迎刃而解。未来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到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的高地上。

  党的十九大期间,央视有一档节目叫《超级工程》,看得人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而科技部刚刚宣布的一则消息,同样振聋发聩: 要举全国之力,在2030年一定要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

  透过党的十九大,十三亿多国人已经看到,新时代的中国,曙光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