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化师》:扣应时代的逐梦之旅

  谈到“特效化装”,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实际上它早已是一项影视行业里发展成熟的技术,不仅美国年年评选化装发型工会奖,中国从80版《西游记》开始就走上了特化的探索之路。最近,就有一部聚焦特化行业的青春偶像剧《特化师》走向大众视野,以揭秘幕后的姿态,呈现出“特化风云”,为市场注入一股题材新风。

  相对司空见惯的职场题材剧或无病呻吟的偶像剧,《特化师》的最大优势在于将“职业探索”与“梦想追求”这两大元素巧妙融合,并通过螺旋上升堆砌出更具社会价值的表达,跳出桎梏创新出一幅全新画卷。该剧剥离了特化的晦涩专业性、神秘性,取而代之采取平易近人的口吻娓娓道出特化真实的一面,让人更能直观地感受到特化师们是如何将角色的一种面孔化为千面形象。但更引人注目的,《特化师》借用特化这个行业传递了年轻一代们勇于追梦的诉求,并通过肯定主角们奋斗的成就积极宣扬了社会正能量。

  该剧有一句宣传语是:“爱,不伪装。”深层次解读就是,以爱之名,卸下所有伪装,做回最真实的自己。无论是谭松韵饰演的可爱小姑娘陈真,还是张丹峰饰演的特化界翘楚王翼,都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追求心中所爱而一路前行。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特化更像是一道桥梁,旨在帮助主角们筑梦。而掩盖在特化师名号下的,显然是主角们充盈着美与善的人生信条。

  陈真从一个最初的市井销售,逐渐蜕变成一个特化界的业内新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朋友都给予她一定的支持,但到底依然属于自己的努力,真正支撑着她在缺乏工作、囊中羞涩的是对于特化的梦想。放在当下整个社会语境中,陈真的奋斗也是值得称赞的,她的故事与宏观中国梦所要求个人梦诉求高度契合,具有积极的正能量表达。推动陈真逐梦的关键,《特化师》有一句很好的台词概括:20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梦想了。”这句触及心灵的台词对于中国当下年轻人,同样有深刻的写照意义。梦想的追觅是坎坷的,寻找未来的道路是艰难的,但陈真以榜样的力量勇敢地划破了迷惘,点亮了星空,让所有平凡的个人梦想都变得真实可及。

  王翼则与陈真的励志之路有所不同,但同宗同源。陈真让观众看到了在这个时代,一无所有的小人物也能取得应有的个人成就;而王翼已在好莱坞功成名就,却愿意回国开启另一番崭新而曲折的新事业,属于中产阶级在中国梦下的新表述。他的故事其实隐喻的是中国的日渐强大:曾经只属于好莱坞的辉煌行业,如今开始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因为中国有能力为有心有志的奋斗者提供这样一份强力保障。《特化师》透过两大主角的事例对如何追梦、梦想价值几何进行了多维度探讨,角色形象与梦想的塑造过程也非常轻松诙谐、基调欢快明亮,并非像传统认知的那般苦大仇深,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呈现显然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在梦想的颂扬中,爱情、亲情、友情等多元素设定喷薄而出,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看点。《特化师》在人物情感的打造上严格遵循角色设定,让所有情感演绎有据可依、有迹可循,架构在逐梦之路上,而非虚无缥缈地谈论着各种假大空。譬如,陈真、王翼两个人能够携手奋进,正因他们对梦想有着同样深切的渴求,这份渴求也让他们的爱情变得细腻柔情,可谓之真正的“异体同心”。陈真与小伙伴为了进入特化行业互相勉励、互为依靠,塑造的正是在同一道路的坎坷前行中那坚定不移的深厚友情。

  在青春偶像题材中歌颂对梦想与奋斗的正能量追求,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有多少打着个人追梦旗号的偶像剧,最终要么沦为对职场的狭窄表述,要么让所谓梦想尽显苍白空洞,失却了展现更高更大主题的机会。须知偶像剧中的“偶像”二字,真实含义恰恰是指剧中角色能够成为我们每个年轻人的榜样,并不是胡编乱造一些脱离现实、脱离大众的他人青春。《特化师》带来的不仅是对一份鲜为人知的幕后特化职业的科普,更绽放了对年轻人逐梦的正能量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