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教育矫治项目”为服刑人员推出个性化套餐
为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一四五四”北京行动纲领,全面提高女性罪犯改造质量,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北京市女子监狱针对女性罪犯的特点,相继推出“八大教育矫治项目”。
今年11月9日,北京市女子监狱一间活动室内,几名服刑人员正在一张圆桌前伏案忙碌。
她们在做什么?走近才发现每名服刑人员面前的桌上都摆放着几支彩色铅笔和一张洁白的A4纸。只见她们时而陷入沉思状态,时而埋头在纸上不停勾画着。
“她们在画自己过去、现在、将来人际关系的某个场景。”女子监狱教育科副科长张丽娟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这些服刑人员正在参加的是出监罪犯绘画矫治改造项目。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绘画缓解临释罪犯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危险性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提高其出监后的社会适应性。
当天活动室内进行的心理健康类矫正项目除了针对女性罪犯实施的绘画治疗外,还将举行由专业心理老师主持的ACT项目(接纳承诺疗法),该项目旨在为帮助罪犯建立良好心态,增强心理健康。
今年以来,为践行司法部提出的“治本安全观”,北京市女子监狱针对女性罪犯的特点,相继推出“八大教育矫治项目”。这一科学施教教育矫正体系以“法、德、智、能”为四个维度,以分类教育,个案矫正为重点,以“攻心治本,培育守法公民,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为目的。“八大教育矫治项目”目前在教育矫治服刑人员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绘画矫治
提高临释罪犯出监适应性
一会儿工夫,服刑人员薛某纸上就呈现出一幅画面:有绿树,有花海,公园长椅上,一名女性坐在那儿,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我画的是2018年春天畅想图。2018年的春天对我来说是最美的春天,所以我脑海中总有这样一幅画面。”今年34岁的薛某已在女子监狱服刑16年,再有两个多月即将出监。
随着出监日期一天天临近,薛某重获自由的日子也进入倒计时。像其他即将出监的服刑人员一样,薛某考虑的特别多,她想到了家人、自己的未来以及工作。心情不免忐忑,情绪也起伏波动。不过这一切,自从参加了北京市女子监狱出监罪犯绘画矫治改造项目后,就有了改变。
此前,薛某并未接触过这样的活动,也没有接触过画画。参加后,她开始尝试画画。最让她激动的是,她现在可以把自己想象的那些画面画出来。对薛某来说,现在绘画带给她的不仅是接触新事物的那份激动,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原来那种焦虑的感觉变轻了,自己对未来也比以前更有信心了。
对于未来,薛某告诉记者,她已经规划好了。“我回家的时候正赶上春节,先陪家人过春节,三四月份的时候开始找工作,以后要好好工作和生活。”
薛某情绪的转变得益于女子监狱出监罪犯绘画矫治改造项目。针对临释罪犯存在的自卑心理、对自我的否定和对进入社会后的种种担忧等心理问题,2017年,为了缓解临释罪犯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危险性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提高其出监后的社会适应性,女子监狱在深入调研女性罪犯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监狱现状,积极谋求社会化合作,确立了“利用绘画矫治提高临释罪犯出监适应性”的教育改造项目,自运行以来,效果良好。
出监罪犯绘画矫治改造项目
和薛某一样,此次参加出监罪犯绘画矫治改造项目的都是临释罪犯,她们的出监时间一般还有两到三个月不等。而在临释前3个月,这些服刑人员就会被调到出监监区。
出监监区虽然比较轻松,但这些临释罪犯由于即将重新回归社会,重新建立与社会的正常联系,环境的巨大反差和曾经的创伤性经历容易引发负性情绪,如自卑、自我否定、逃避、恐惧、紧张、焦虑、孤独、悲观和内疚等等。程度因年龄、刑期、社会支持等因素而异,如不及时进行干预,会有部分人员的负性情绪不断发展、积累和变异,出现个体自残、自杀甚至重新犯罪等行为。
女子监狱出监罪犯绘画矫治改造项目即通过开展绘画矫治,以帮助临释罪犯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克服自卑、正视自己和现实,提升自我认知,悦纳自我,从过去寻找积极的一面。
据了解,绘画矫治为期6周,每周开展1次。绘画内容包括:对自我的认知,生命中的五个最爱,和家人相处的各种场景,过去现在将来人际关系的某个场景,自己的心愿,送给团体或者某个成员的祝福等等。临释罪犯每次画完之后,都要进行分享。通过完成全部绘画矫治项目后,临释罪犯的身心会更加和谐、更能够适应环境,以积极的心态重返社会。
“5分钟拼出T字”
当天女子监狱绘画矫治项目结束之后,进行的是ACT项目。
“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拼出T。”这一次,专业的ACT咨询师曹静要求每名服刑人员将面前摆放的4块形状不规则的小木板,用5分钟时间拼出T字型。
曹静提示这些服刑人员,要停下来观察,看看哪块最特殊,特殊在哪里,是什么角?看看T是什么样的?哪里有直角?以前的策略是什么?效果如何?现在如何利用好这个直角等等。
通过不断试拼,有的服刑人员只用了两三分钟就拼出T字,有的在拼出T字之后,又按照游戏手册上的要求拼出其他图形,自然也有未拼出T字的服刑人员,在咨询师的启发和鼓励下最终完成任务。
在服刑人员全部完成后,曹静要求每名服刑人员分享自己的收获,并告诉大家,自己是如何拼出来的。
“面对这个不规则的角度,固有的思维也许就会想这个角度是斜的,怎么能拼成一个直角,就没想到这块带有不规则角度的木板还能组成一个直角。很多人就被这个角欺骗了。”服刑人员段某是最先拼出T字的,她在分享时说,我也曾经被它欺骗过,但当你尝试了一切你认为可能的可能性都失败的时候,那剩下的正确答案,只有你认为不可能的那一个。
听完段某的分享,曹静点评说:“你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非常棒!首先我们要去努力,去尝试你所认为的方法,当你发现不行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叫停,不再这么徒劳地摆下去,那么最后剩下的答案无论多么不可思议,这个答案都是对的。也就是要跳出我们固有的思维框架。”
通过T字游戏,服刑人员受到启发并得出如下结论,要化障碍为资源;不一定要横平竖直,人生不一定会一帆风顺;不要盲目去拼,学会暂停,观察,看清目标,选择有效行动。
改变可以改变的
接纳不能改变的
据了解,ACT项目又称接纳承诺疗法。其中的ACT可以理解为这3个词的缩写:接纳(Acceptance)、选择(Choose)和采取行动(Take action)。其核心就是接纳你改变不了的身心反应,选择你想要的未来,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去实现想要的未来。
ACT是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创立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经大量研究已经证明,ACT对于许多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如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各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等)、强迫症、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物质滥用等均有疗效,并且效果还能在治疗结束之后越来越好。2005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将ACT引进中国,2017年,该项目进入北京市女子监狱。
对于服刑人员来说,ACT就是接纳已经入狱的事实,接纳焦虑、后悔、愤怒等情绪反应,不跟这些事实、情绪、想法对抗、不挣扎,也不沉浸其中,而是“既来之则安之”,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过好自己在监狱里的生活上,选择出狱后如何重新开始,并采取有效的朝着想要的未来前进的行动,比如积极改造争取减刑、多阅读提升自己等等。
“我在监狱的刑期还很长,要在里面多学一些东西,为未来做储备。”只有20多岁的服刑人员段某是之前摆T字游戏中最快的一名服刑人员。她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她是2012年入监的,五年来见证了女子监狱的发展和教育改造的变化。因为她本身刑期长(无期徒刑),刚开始服刑时她觉得这辈子完了,心情灰暗而烦躁,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通过监狱心理辅导,通过参加一系列心理矫治活动,她转变了思维,对人生的态度也有了更加多元的看法。
现在段某认为,人生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自己走过一段弯路也并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就如摆T字游戏,当你没法改变形状时,就应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看待它的方式,让自己有更多的灵活性。现在的段某又恢复了往日的青春笑容,她在监狱里积极接受改造,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也赢得了监狱的认可和肯定。
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绘画矫正项目还是ACT项目,都隶属于北京市女子监狱“八大教育矫正项目”心理健康类矫正项目的子项目。
据了解,北京市女子监狱“八大教育矫正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八个内容:“法制、文化、道德、技能、心理健康、行为养成、社会适应、亲情关系修复”。其中,法制矫正项目主要目的是筑牢守法思想;文化矫正项目是培育罪犯美好心灵;道德矫正项目是提升道德素养;技能培训项目是为了增强罪犯生存能力;心理健康矫正项目是培育健全人格;行为养成矫正项目是修正陋习规范行为;社会适应类项目是促进罪犯的回归融入。
今年5月初,司法部部长张军提出“从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9月21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并形成了《贯彻“治本安全观”、全面深化监狱工作改革北京行动纲领》,简称“一四五四纲领”。即坚持“一项统领”,深入践行“四为理念”,全面加强“五大体系”建设,实现“四个领先”的首善目标。其中“一项统领”就是“治本安全观”。
“‘八大教育矫正项目’高度契合了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提出的‘一四五四北京行动纲领’。”北京市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邢玫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邢玫表示,多年以来,女子监狱本着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改造罪犯质量的目标,结合女性服刑人员身心特点及教育需求,对女性服刑人员进行分类教育改造。这“八大教育矫正项目”,是从女性罪犯的法制、文化、道德、技能、心理健康、行为养成、社会适应、亲情关系修复的角度,特别是围绕着“法、德、智、能”这四个维度从罪犯的内心,从她们的矫正恶习的角度出发,有系统有规律地通过个案管理项目的推进,来达到科学改造,实现教育为本的根本目的。
此外,邢玫介绍,对服刑人员来讲,犯罪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暴力型犯罪,有的是财产型犯罪,有的是职务类犯罪,多种犯罪类型的不同,实施的教育改造方案也不同。
下一步,女子监狱对罪犯的管理教育将在个案管理上做文章,对女性罪犯进行针对性教育和改造,一人一策,实现科学的个案管理。今后将逐步研发对女性罪犯科学施教的子项目,还要对一些分类教育进行重点攻关,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