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使命 热血化春晖

——记宁夏吴忠强制隔离戒毒所最美警察薛伟

    多年来,薛伟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道德修养,不变的清廉本色,低调的做人本色,在吴忠强制隔离戒毒所树起了做人的标杆,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他的事迹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被传为美谈。

 

  他,个子不高,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微笑,眉宇间透出一股英姿飒爽的英气,一双清澈的大眼睛闪烁着善良和正直,合体的警服显得很精神。他就是吴忠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薛伟。参加工作25年来,他一直战斗在戒毒工作的第一线。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让组织和群众放心的人;一个干出来说不出来的人;一个心里有数眼里有活的人;一个心里始终装着别人的人;一个表面温软内心无比强大的人。41岁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心血和汗水践行着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用真情铺就了戒毒人员新生之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先后被自治区司法厅记个人二等功1次,被评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戒毒系统首届“十佳警察”,全区“先进工作者”,2015429日,薛伟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6月当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牢记使命

用忠诚孕育公仆情怀

  每一个戒毒人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庭,这既是戒毒人员家庭的不幸,是戒毒人员内心永久的痛,也是戒毒警察薛伟永久的牵挂,他把大爱从大墙内伸向戒毒人员的亲人,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用亲情关怀激励着每一名失足的浪子,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

  1998年底,一名偏远山区的戒毒人员赵某入所5个多月了,一直没能与家人取得联系,为此赵某常常情绪低落,难于安心戒治。这件事薛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赵某家里没有电话,母亲也没有手机,薛伟便让赵某写了一封信,带着这封信去找他的亲人。原来,赵某的父母离异,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由于从小顽皮,时常离家几天,母亲也不在意。这次突然失联5个多月,母亲急火攻心,一病未起。面对突然来访的薛伟,赵某的母亲如梦方醒、悔恨交加。在薛伟的帮助下,春节前夕,赵某的母亲到戒毒所见到了儿子,母子俩痛哭失声。赵某的母亲流着泪说:“多亏了薛警官,让我知道我儿子还活着,知道我儿子走了弯路正在重新做人。”

  20066月,薛伟所在中队的戒毒人员范某在妻子来探视后心事重重,情绪十分反常。细心的薛伟发现了异常,及时跟进了解情况,得知其母亲得了重病住院,没钱治疗。薛伟在安慰范某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看望了范某的母亲,并将2000元钱交到范某家人的手里,使范母的医疗费有了着落。范某的妻子探视时将这件事告诉了范某,范某深受感动,表示一定痛改前非,彻底与毒品决裂。范某说到了,也做到了,他没有复吸,并找了一份工作,还把警察薛伟为其母亲垫付的医药费还上了。现在,范某已经连续8年没有再吸毒,也是吴忠强制隔离戒毒所多年跟踪调查戒断毒瘾的成功案例之一。

  这样的故事在薛伟的人生履历中还有很多,他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对待工作、对待戒毒事业,他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春风化雨

用爱心书写壮美人生

  戒毒警察被称为特殊园丁,也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戒毒所工作单调、枯燥,面对着一个个良知泯灭的“瘾君子”,薛伟始终坚持用“心”去教育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用“情”去挽救他们,为戒毒人员书写别样的人生。

  戒毒人员马某从2002年开始吸毒,百万家业短短几年之间化为灰烬,落得妻离子散的可悲下场。2010年的一天,马某高烧不退,出现昏迷,随时有生命危险。正在值班的薛伟发现情况后,立即将马某送往医院救治。由于抢救及时,马某转危为安,但需要住院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薛伟告知其家人前来探望,但马某的家属声称不认他这个人,拒绝探视。马某得知情况后情绪失控,使劲将头往墙上撞,薛伟使出了全身力气拉住马某。面对这种情况,薛伟彻夜陪着马某,苦口婆心开导马某:“你现在还年轻,还有孩子,孩子不能没有父亲。你想一想,假如你破罐子破摔,孩子今后怎么办?”连续几天,薛伟一直坚守着“陪医”的岗位,除了确保管理安全外,还担负起了喂马某喝水、吃饭,为他端屎倒尿等特别护理,直到把马某从死亡线上救回来。“薛警官,您骂我吧!我错了,是您救了我的命。我的亲爹亲妈我都没有这样伺候过,我一个吸毒的,你……”话未说完,马某已泣不成声。

  20133月,薛伟的中队新收治了一名十七八岁的孤儿李某某。李某某缺乏亲情关爱,缺乏必要生活用品,薛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每月资助李某某200元生活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教育他。直到李某某出所的那一天,这名戒毒人员深情地叫了薛伟一声“薛妈妈”。李某某出所后彻底戒掉了毒瘾,在自己不懈努力下当上了一家4S店销售经理。

  “只要戒毒人员能戒掉毒瘾,重新走向新的生活,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薛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人站成了一道风景,美得让人心疼。

大爱无疆

用真情演绎美好人生

  薛伟不仅是戒毒学员眼中慈爱的“薛妈妈”,是同事心目中的“活雷锋”,也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出了名的大好人,是大家心中的榜样。

  20097月的一天中午,一位同事因有事急着回家,可电动车却爆胎了。正在无助之时,薛伟刚好路过。看见同事着急的样子,也急着要去接孩子的薛伟二话没说,把自己的车子给了同事,说:“你骑我的车子赶紧回家吧,这儿你就不用管了。”没等同事说出一句感谢的话,薛伟轻轻摆摆手推着电动车走了。因他的助人为乐,他7岁的女儿中午放学后在太阳底下暴晒了近1个小时,等着爸爸来接。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薛伟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无私地帮助同事,带给他人家庭般的温暖。全所百余名警察职工,不论谁家有婚丧嫁娶、生活困难等问题,薛伟准会第一个赶去帮忙,跑前跑后。工作中哪个同事突然有急事,薛伟总会主动顶班。别人手头拮据的时候,薛伟常会慷慨解囊、雪中送炭。2015年的初冬,所里新招的3名新警冬装警服还没发下来,薛伟怕他们受冻,就把自己发的警服成套地送给他们穿,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薛伟的做法让这些初来乍到的小伙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说,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然而,薛伟却用责任与担当演绎了一段忠孝两全、孝老爱亲的佳话。工作中,薛伟是一名好党员、好同志、好警察、好同事,生活中,薛伟是一名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始终把一个男人的担当、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2009年,进城工作的他看到年迈的父母还在农村受苦,他给妻子做工作,把父母接到身边悉心照顾。许多农村邻居羡慕嫉妒的同时,说肯定长久不了,多少儿女和父母住不到一起,最终还得回到农村。可这句话在薛伟家里不灵验了,薛伟的父母搬来一住就是8年,和睦的家庭氛围得到了社区和邻里的一致赞许。薛伟的妻子在吴忠城郊中学任教,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接送孩子、照顾父母的事多数落在薛伟的肩上。他的妻子由于工作突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优异。说起家庭,薛伟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忘初心

用无欲彰显清廉本色

  工作25年来,薛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坚持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永远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他把党的形象、人民警察的声誉看得比生命还珍贵。

  2014年末,薛伟的一名老同学来到戒毒所,拿了2000元钱,让他帮忙关照其亲戚王某的减期问题,受到薛伟的严词拒绝。薛伟说:“在这里面关照他就是害他,他如果不通过思想教育、习艺劳动痛改前非,就会重蹈覆辙。如果你要真心帮他,就多用亲情教育感化挽救帮助他。”老同学深感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找薛伟帮忙了。工作25年中,他从不接受戒毒人员家属的宴请和送礼。一些戒毒人员解除后,由于在戒毒所接受过薛伟的帮助,为表达感激之情,请薛伟吃饭或赠送些土特产,都一一被薛伟婉言谢绝。在日常执法中,遇到难教育感化的学员是常有的事,遇到对抗管理的学员也是家常便饭。遇到这种情况,薛伟总是不急不躁,通过冷处理、软办法来化解管理中的矛盾,在他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打骂学员的事,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员中树立了威信,多难管教的学员到他手里都变得服服帖帖。

  薛伟的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在全所是出了名的。在学员灶这个重点岗位管理人员选拔时,所党委认为他最合适,他负责学员灶管理以来,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从进米面油、调料、蔬菜等原材料开始把关,从不为利益所动,从不为他人的干预影响自己的做人标准。学员灶从未出现过短斤少两、偷摸倒换等违规违纪事件,也从没有发生过集体卫生事件,为维护场所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每当所里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每年所里有基本建设任务时,他总是被指定为建设方(甲方)监理负责工程监督管理,从原材料、施工工序、工艺流程、人员管理、工具出入大院管理等细节,他都亲力亲为,他所负责的工程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就连施工方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真情换真心,口碑是“黄金”。多年来,薛伟以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道德修养,不变的清廉本色,低调的做人本色,在吴忠强制隔离戒毒所树起了做人的标杆,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他的事迹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被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