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司法局推出三大公共法律服务项目

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实习生孙一冰) 日前,上海市司法局召开工作推进会,推出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等三大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目前《关于推进本市居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和《本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方案》两份文件已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全市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正在加紧制定中,将于近期出台。

家门口就有公益法律服务机构

  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建设就是为公共法律服务搭建可选择性的实体平台,通过让各项服务内容源源不断地摆进来,提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可选择性、普惠性和获得感。公共法律服务站设在镇街(乡镇)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室设在居(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据悉,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在明年6月前将实现全市全覆盖。

  公共法律服务站将承担接待群众来访和法律咨询服务;引导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业务;法律援助申请初审;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告知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政策、救助帮扶途径等;积极为辖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法律顾问咨询;参与指导、考核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工作和居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室将承担为居民、村民及时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接受居民、村民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和参与诉讼活动;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传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参与居(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纠纷调处工作;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为村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拆迁、环境治理保护等居(村)治理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等。

家门口就能找到免费法律专家

  在居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室)里为你解答法律问题、起草法律文书的就是居村(社区)法律顾问,也是你身边的免费法律专家,主要有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退休法官、检察官及法学专家等。

  居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是司法部交给上海的6项改革任务之一,旨在更加主动、系统地为居村委、社区群众提供菜单式的法律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水平,解决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为居民、村民进行法律咨询、开展法治讲座、起草修改法律文书以及代理诉讼等,居村(社区)法律顾问还参与调处矛盾纠纷、帮助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为居村(社区)重大项目谈判、签订重要经济合同和其他重大决策出具法律意见,协助居村(社区)处理换届选举中的法律问题。

  

不打官司也能解决专业纠纷

  金融纠纷、商事纠纷、物业纠纷、劳动纠纷、医疗纠纷、旅游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员已不仅仅局限于邻里矛盾的“老娘舅”身份,而是涉足各类专业性、行业性纠纷化解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种人民法院诉讼以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途径。

  设立专业人民调解中心,是上海创新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亮点,旨在整合分散在各个地方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为各类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及其他调解力量开展工作提供统一保障和服务,实现各类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实现矛盾调解的无缝对接,提高调解服务的便捷度和质量。据悉,上海将在年底前实现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全覆盖。

  未来,上海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更加积极主动,依法承担起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责,要把司法行政工作这个“纲”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揽起来,把司法行政统筹、涉及的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作为“目”,综合发力,开拓创新,做到“纲举目张”,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