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法律交流合作周在西安启动
本报讯(记者冯雷 □王璐) 近日,“一带一路”国际法律交流合作周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拉开帷幕。“一带一路”沿线阿富汗、印度尼西亚、朝鲜等14个国家的42位法律和经贸官员赴陕开展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活动,中国法学会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伟,陕西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杨建军,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援外培训执行处副处长仵伟出席开幕式。
此次访问是商务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的“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法律人才研修班”西安交流活动的一部分。西安市法学会会长丁健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使西安处于向西开发开放的前沿位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西安将发挥文化、军工、科技、高校、交通等五大优势资源,努力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做出西安贡献。西安期待进一步与世界各国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在融资、贸易、人才、文化、旅游包括法治等方面,携起手来、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共同开辟崭新的“一带一路”市场。他希望,来自不同国度的朋友们,在西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悠久的法律文化传承与强烈的现代气息中,重温丝路文明,增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共议法治昌隆,共同谱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据西安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黄必方介绍,为宣传推广“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凝聚“一带一路”共识,让研修班学员领略古都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主法治建设成就,活动期间西安市法学会分别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杨瑾、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潘俊武、西安市发改委外资处副处长毋耕作讲座。
活动期间,西安市法学会还针对西安企业“走出去”后,缺乏对驻在国法律深入研究、涉法难题较多的问题,将会同高新区管委会、市贸促会和西安仲裁委员会,共同组织西安工商界代表和部分企业家代表举办“西安工商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务官员交流座谈会”。通过与“一带一路”14个沿线国家的法律和经贸官员开展面对面对话交流,帮助驻市企业了解国外最新法律制度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为促进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帮助西安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优质的法律支持和服务。
据悉,为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亚非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未来5年内将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名培训名额”倡议,作为商务部和中国法学会对外重点项目之一,此次研修班旨在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和经贸官员介绍宣传我国政治、经济和法治建设成就,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界、经贸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