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牧区群众的儿子
——记西藏自治区公安厅驻江达县德登乡仁真都村工作队队长徐宗明
他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党员干部,却给西藏昌都德登乡仁真都村群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自2013年12月来到该村,西藏自治区公安厅驻江达县德登乡仁真都村工作队队长徐宗明用朴实而务实的作风感染着仁真都村的每一名群众。在那里,他和老百姓心贴心、心连心,在短短的1年时间里,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而他却觉得1年太短暂,有很多事还未做完,很多挂念的人还不放心。时隔1年,年近50岁的他再次主动请缨,又回到这片让他热血沸腾的土地,继续他并未完结的驻村故事。
常怀爱民之心牢记为民之责
为确保驻村工作顺利开展,徐宗明为工作队定下了“四必去”和“四结合”的规矩,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坚持困难户(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必去、党员户必去、科技致富户必去、信访户必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走访从中了解不同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走访与平安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走访与安全生产宣传相结合,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走访与排查矛盾纠纷相结合,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走访与发展农牧区生产相结合,切实帮助群众走上致富路。
“两年了,你们的门槛该换换了”。这是一句流传在仁真都村的玩笑话。两年时间里,仁真都村117户、667名群众的基本情况,10户贫困群众的脱贫,200余名群众的农牧业技能培训,30名群众的驾驶执照,15起民事纠纷的成功调解,4座桥梁,14户安居房,23公里路,一座光伏电站等一个个巨大的变化都离不开徐宗明和同事们的辛勤工作。徐宗明更是长年累月往返于群众家中和各部门科室。也正因为他频繁出入,两年来,徐宗明几乎踏破了相关部门和老百姓家的门槛,所以才流传出“两年了,你们的门槛该换换了”的玩笑话。
甘做牧区群众的儿子
徐宗明年近50岁,上有老、下有小,平日里风风火火,总喜欢到群众家中谈天说地,可却很少提及他自家的事情,并不是他家就没有让他揪心的事,而是他无暇顾及。2016年4月,徐宗明年近八旬的母亲突报病危,家人频繁打电话催他回家,可他哪里走得开,只有将家人的抱怨埋在心里,强装笑颜又一次踏进了老阿妈次仁卓玛的家中。
次仁卓玛是村里少有的孤寡寿星老人之一,也是让徐宗明最为挂念的人之一。2013年徐宗明第一次入户了解民情时就结识了这位84岁的老人,那时老人住在一间近乎垮塌的危房里,家中除烧茶做饭的必备之物外,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因为早逝的儿女,老人经常暗自落泪,精神萎靡不振,家中极其脏乱,老阿妈对徐宗明一行的到来更是不屑一顾。或许是老人和自己母亲的年纪相仿,徐宗明心里五味陈杂,从那一刻起,徐宗明有了一个想法:让群众接纳咱,让村貌有变化,驻村工作就从这位老阿妈开始。
在那之后,徐宗明就带着驻村工作组隔三差五地前去登门拜访,帮助老阿妈打扫卫生、烧茶做饭,陪老阿妈闲聊,一开始的时候老阿妈还持不理不睬的态度,可时间一长,老阿妈也开始变得开朗起来。再后来,徐宗明通过协调,为老阿妈重修了房屋,自掏腰包为其购买了一些必备的生活器具和口粮,一旦有空就会到老阿妈家里坐坐,陪她说话。老阿妈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感觉又有了一个儿子,所以每次面对徐宗明的到来,老人就像自己的儿子回家一样喜出望外。
这次,得知老阿妈病了,徐宗明心急如焚,似乎完全忘却自己的老母亲还在生病,他先帮老阿妈生火烧茶,简单交代几句就奔出门,徒步3公里,从乡卫生所请来医生,为老人看病。像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为全村病人、困难户、发展项目,他可谓是操碎了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纯牧区平均海拔4300米的同一个村,连任两届驻村工作队队长,在整个江达县,徐宗明是第一人。驻村期间,他多次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启用自治区下拨的15万元惠民资金先后慰问群众达117户、300余次;在公安厅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县、市、自治区相关部门立项申报,圆满完成了“仁增村安居道路维修”“仁增村安居桥梁新建”和“仁增村安居房新建”,项目共计投资135万元;积极协调自治区水利厅,完成了“西藏江达县德登乡仁增村嘎东曲河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申请投资数额达166万元;会同区交通厅申报15.7公里砂石路,金额395万元;会同区国电资源局申报360千伏安太阳能光伏三座,金额975万元;会同自治区农牧厅申报阳光棚200平方米,金额39万元;为改善驻地农牧民生活环境,申请专项惠民资金14090万元;在公安厅党委和江达县强基办的大力支持下,为仁增村争取到了30名农牧民货车、小汽车驾驶员培训名额;在征得江达县水利局批复后,结合当地嘎通曲河有利资源因地制宜,新建砂石厂一座;为曲尼自然村18户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引导仁增自然村热血青年组建了牧区民间手工艺藏式唐卡绘画学习班和汽车、摩托车维修班。
近两年来,徐宗明带队深入群众急需难点、热点问题,日常工作计划以精准扶贫为突破重心,积极落实事关群众精准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入牧区走访群众,会同村委统计相关数据及时精准纳入建档立卡上报江达县强基办。先后组织乡村委将48万元的补贴发放到群众手中;为585名村民申报完成了基本医疗保险;为125名村民申报了养老保险;为19名低保户、7名五保户、关爱6名寿星老人申请了政府补助;为村民出具各类证明384份。同时,工作中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多次深夜间,将危重病人送往医院紧急救治,并组织工作队员为农牧民患者捐款6000余元,作为救治期间生活费。
离第五批驻村工作队撤离的日子越来越近,可徐宗明心里的驻村工作计划依然清晰,打算依旧长远,一点没有要撤离的意思。他对队员们说:“四必去”“四结合”始终是我们每一个队员和工作队开展驻村工作、服务群众的根本措施,我们一定要将这一做法传承下去。必须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同步加大与上级各部门的协调力度,力争更多地解决和改善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这一机遇,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步伐,着眼长远发展,建好村“两委”班子,要为老百姓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驻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