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司法地图”北京东城法院创新“共建”和谐社区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1027日,当北京市东城法院副院长薛峰和立案庭法官把新一期的“司法地图”送至东城区建国门社区街道,社区街道的反馈让薛峰倍感欣慰,历经近两年的辛苦得到了回报。“我也对得起自己的白头发和法院干警的辛苦付出了!”薛峰说,“司法地图”的效果能让社区管理更趋向针对性和有效性。建国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贾邦认为,司法地图给辖区的社区工作提供了一个新依据、新思路。

  东城区“司法地图”以东城法院收案信息为数据来源,运用高科技手段分析案件管辖依据的具体地址信息,将各街道辖区的案件相应匹配至17个街道之一,反映在东城区行政区划地图上,体现各类型案件纠纷分布情况。法院将这份“司法地图”数据汇总,并形成分析文字,每季度图文并茂地向区政府及全区17个街道发送,使区委、区政府、各街道对于本辖区的案件数量和种类有更加充分的掌握,从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对接共享。

始于让群众有获得感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位于全国领先地位,东城区法院也一直致力于司法力量与网格化有效对接,打造具有东城特色的“网格联动”矛盾化解模式。在网格基础上,建立一张纠纷解决的“大网”,做到化解与预防并重,当下与长远皆宜。

  早在2014年,东城区法院曾对案件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各街道的案件数量和类型均有所差异,并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段时期内当地经济环境、治安状况、基层政府的管理现状、社会风险点、诚信程度、民风民俗以及矛盾纠纷特点、成因和趋势等情况。

  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副院长,薛峰一直钻研如何让群众有获得感。

  审判之余,薛峰一直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他的办公桌对面墙上的中国地图让薛峰突然有了灵感。“我们用图形分布的形式来显示案件的情况。”薛峰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院长及相关领导。

  经过同意和批准后,“东城区司法地图”信息系统的自主研发于2015年初正式开始,其间,北京市东城法院院长赵军、副院长薛峰多次进行督促和指导,研发任务于当年年底完成。“如何将数据汇总并和技术人员沟通是当时的难题。”薛峰说,没有现有的社区街道地图,目前的版图都是经过一点点“抠图”形成。

  经过1年多的建设,“司法地图”于20162月进行试运行,该系统的研发也是东城法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薛峰告诉记者,“东城区司法地图”信息系统以东城法院案件信息系统为数据来源,运用高科技手段分析案件管辖依据的具体地址信息,将案件匹配至17个街道之一,反映在东城区行政区划地图上,体现纠纷分布情况,并可依据各个街道的案发情况进行排序。

  目前,该信息系统采用网页形式,在连接内网系统的计算机上均可以使用。使用时,可以就具体的时间区间、案件类型等进行选择,可以体现某种特定案由案件在各街道的案发情况。

“共建共治”促和谐

  薛峰介绍,“东城区司法地图”信息系统是东城法院“提出问题-配备力量-解决问题”总体思路的依据和开端。定期分析和反馈各街道的案发数据,使东城区委区政府、各街道对于辖区的案件数量和种类有更加充分的掌握,实现信息数据的横纵对接共享。

  例如,201719月,东城区法院共受理民事案件20549件,其中根据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确定管辖,因而能够确定分属街道的民事案件5099件。案件数量最多的5种案件类型为离婚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

  通过数据显示,能清晰地将各类型民事案件发生的比例显示于各社区街道。薛峰举例说,某街道民间借贷案件高发,而且显示的被告都是同一家公司,经过法院与区公安局沟通,目前该公司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东城法院同时也向社区发出建议,加大金融知识和风险以及法律责任的宣传,预防本区域成为非法集资金融犯罪重灾区;引入资信较好的投资机构或项目,盘活个人手中资金,同时为微小企业解危,实现共赢;邀请法院就借贷纠纷案件去街道巡回审判,以案说法,加大宣传力度。

  “作用是双向的,互赢的。”薛峰告诉记者,“司法地图”一方面将浮于面上的“明火”,即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反馈给区委区政府和街道,以便于问题解决;另一方面,将治理中的隐藏着的“暗火”,即普通民事纠纷发生、发展状况等隐患及时反馈,提前找出未然之患,便于有针对性的治理和及时化解。

  在提供数据的同时,东城法院也致力于培育和配备解决问题的力量。东城法院在分析各街道案件数量和种类的基础上加强选任人民陪审员、分配陪审案件方面的针对性,按照街道选任非常驻人民调解员,不断提高人民陪审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培养矛盾化解的新兴队伍力量,法院与街道、社区力量和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联合调解。对于经调解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开展司法确认工作,对各方工作予以法律保障。依托司法大数据,精准地输入司法服务并解决问题,逐渐形成从源头着眼、化解防范纠纷为主、多方协调的社会矛盾防控解决体系。

  从20162月试运行至今的效果来看,各街道对司法大数据服务社会风险防控、社会矛盾化解的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安定门街道工委书记赵明杰表示,“司法地图对今后解决办事处居民纠纷,提前化解矛盾非常有针对性。”交道口街道工委书记吕德成认为,“体现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便于街道准确掌握司法信息,有效维护地区和谐稳定。”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北京东城法院“司法地图”旨在深挖司法大数据,助力社会精细化治理,与各街道实现共建共享共治。薛峰说:“我们研发司法地图,试图为和谐美好社区的治理与建设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