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初探
近几年来,羁押在看守所的未成年人呈增多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人数不断增多,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趋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犯罪性质以盗窃犯罪最为突出,其次是暴力犯罪,包括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罪;犯罪形式上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从犯罪类型看,以往未成年人犯罪是以盗窃、抢劫、强奸、流氓、伤害杀人等类型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增加了智能化、高科技犯罪类型。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提前,向低龄化发展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从云南省某市某区看守所2016年-2017年关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的数据显示,年龄比五六十年代提前了2-3岁。这些未成年人一般是从10至12岁开始有劣迹,从13岁到15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期,15岁到18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期。
另外,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急剧上升。近年来,我国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急剧上升,这是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一种最新的动向。据分析,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急剧上升,主要由于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变化了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不相适应。近几年来,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发展很快,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各类专业户的大量出现,农民的劳动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集体下地干活变为由个人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从事专业劳动为主,可在政法工作和管理工作上,都还缺少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和在校学生犯罪突出。从云南省某市某区看守所关押的未成年人看,在校学生犯罪有回升迹象。据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对半年内抓获的201名16岁以下的少年犯统计,其中在校生和退学生有182人,占总数的90.5%;属于初犯的占90.6%。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失当,为未成年人犯罪推波助澜。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滋生犯罪的土壤。未成年人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诱惑的大千世界,所以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的未成年人上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逃学,就业困难,使一些未成年人整日无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二是影视、互联网传播不健康、暴力、淫秽等丑恶的现象让未成年人观看并自觉模仿;三是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的影响;四是社会上偷盗、抢劫、黄赌、斗殴、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
另外,不健康的虚幻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也不容忽视。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及对策
必须提高对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现在的未成年人将是跨世纪的劳动大军和科技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因此,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防止“和平演变”的需要,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全社会必须构建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立体网络。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综合反映,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现象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条龙”教育、挽救、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帮教体系,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巨大合力。同时,要把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政法机关执法检查的内容。
要把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早期预防。一是要从娃娃教育抓起,抓早、抓小、抓苗头,力求将未成年人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早期矫治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因人制宜,在摸清被矫治人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入手,循循善诱,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一是要抓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使未成年人懂得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是要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三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四是要加强德育、劳动、生存技能的教育。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