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洒满校园

山东省德州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今天的法律问题与同学们密切相关,它就发生在校园里,发生在大家身边,这就是校园暴力案件。首先,请看视频……”近日,山东省德州市检察机关法治巡讲团来到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该校20171600名新生送上开学法治第一课。

  近年来,为提高在校学生的自觉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促进校园安全和在校学生人身安全,德州市检察机关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力争让同学们在法治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

成立法治巡讲团

建立“法治进校园”专业化队伍

  “我们不当残忍的施暴者!不当冷酷的观望者!也不当沉默的被害者!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建设!”911日上午,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图书楼五楼的学生中心座无虚席,该校的1600名新生在法治巡讲团成员、德城区检察院未检科副科长李媛媛的带领下,叠放双手,一起宣誓拒绝校园暴力。

  为更好地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德州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在全市范围选拔了18名优秀干警成立德州市检察机关法治巡讲团,深入全市各个学校,全面开展法律宣讲,共为学生上法治课176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0.7万人。

  2015625日,全省首届未检业务竞赛在德州拉开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法治巡讲团成员、齐河县检察院未检科长张菊荣膺“业务标兵”称号,另两名干警分获“业务能手”和“优秀论文奖”。

  为充分锻炼队伍,提高法治宣讲水平,市院未检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宣讲技能竞赛、精品案(事)例评选、精品课件等岗位练兵活动,3名干警入选全省未检人才库,2个课件入选全省精品课件库,1名干警入选全省法治巡讲团,8名干警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或“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同时,他们还积极与专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检工作创新实践基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鲁东大学等高校研究实践基地等先后落户德州,为共同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培养未检工作人才、更好地护航未成人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法治教育基地

打造体验式法治教育平台

  “如果我们犯罪了,不但自己要失去自由,爸爸妈妈也会很伤心的,所以一定要学法守法。”近日,齐河县五中学生文静在参观完法治教育基地后深有感触地说到。

  2015年,齐河县检察院投资120多万元在县第五中学建成了集多媒体、数字化、互动性为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设置法律大课堂、心理咨询室、光荣展示室、警示教育室、中华传统美德室等五个主题展室,通过展示漫画图片、播放视频、情景体验等生动形式,警示青少年要学法、守法。其中,法律大课堂比照真实法庭一比一设计建造,通过模拟法庭庭审营造具体法律情境,加深同学们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的理解,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熏陶。基地建成以来,该院共组织在校生开展模拟法庭5次,使学生们受到深刻的法治教育。

  为确保基地的顺利运营,该院选配1名责任心强、熟悉未检业务的入额检察官专职负责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并配备专职解说员10名,充分满足全县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需求。

  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已在德城、武城、宁津、庆云等地建成7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动漫、游戏、微电影等活泼有趣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先后组织开展实践性、互动体验式现场参观教育254次,受教育师生达13万余人,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精心制作法治宣传材料

丰富“法治进校园”活动载体

  “叔叔,我还没有,请给我一本吧!”近日,在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礼堂里,一名未领到法治宣传读本的小同学连连举手向检察官示意。不止在这里,在武城四女寺中心小学、庆云渤海中学、宁津宝莲华双语学校……,这样的场景也经常上演。

  为了有效丰富“法治进校园”的活动载体,德州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积极行动,结合在校学生的特点,编制了《青少年暑期自护手册》《校园法治安全教育宣传手册》《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等法治宣传教育读本,这些读本采用漫画的形式编写,选取与在校未成年人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问题,通过案例展示、情景故事等模式,全景式、全方位进行生动诠释,方便广大在校学生随时阅读学习。

  此外,他们还还精心制作了“未成年人特殊制度”“六个怎么办:检察官教你学会自我保护”等主题展板,印制了《给同学们的一封信》等法治宣传单,通过在学校陈列展览、广泛发放等方式,向在校学生传播法律知识。

  陵城、禹城、齐河等院结合本单位办理的真实案件,拍摄了《心雨》《爱若回首》等微电影,组织在校学生集中观看,有效普及了法律知识。其中,临邑县检察院组织拍摄的微电影《手心的温度》,在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中荣获“最佳微电影奖”,是全省检察机关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德城区检察院组织拍摄的《小蝌蚪的春天》在省综治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团委主办的“彩虹伞·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微电影作品评审中,荣获全省第二名。

大数据传递法治声音

拓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覆盖面

  为充分发挥“法治进校园”活动的作用,全市检察机关积极用心用脑,充分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大力拓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覆盖面,力争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法治教育。

  平原县检察院创新研发了网络视频授课软件,依托互联网,实现了检察官在全县任何一所学校授课,全县六所中小学均可同步收看,并且可以进行实时互动的效果,有效拓展了法治宣传覆盖面,取得良好成效。

  武城县检察院将传统宣讲方式与互联网深度整合,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即时高效、覆盖面广等优势,在本院运营的“武城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检察监督信息网站”上开设了“互联网+”法治进校园课堂超市,并添加远程视频直播系统。该院法治巡讲团成员在设立在本院的“远程法治讲堂”进行宣讲时,全县80余所中小学通过账号密码登录课堂超市便可观看直播。同时系统设置了实时保存功能,宣讲内容在实时保存整理后,录入课堂超市“往期回顾”板块,在校师生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课等时间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自由选择观看,真正实现了宣传的即时、高效、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