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提示谨防四种手机支付诈骗类型

  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手机支付成为常见的消费支付手段,人们通过手机转账、网购、信用卡还款、打车、发红包甚至投资理财,然而不法分子正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诈骗。近日,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对常见的手机支付高发诈骗类型进行梳理和剖析,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加强防范。

手机扫描二维码被骗9000

  今年9月初,张女士在手机QQ中收到他人发来的兼职信息。对方告知她可以通过在网上买衣服刷单兼职,先给张女士一个支付宝购物支付二维码,并称支付后返还本金并且每单都有奖励。张女士按照对方要求使用支付宝扫码方式分三次转账他人近9000元人民币,但并未收到返还的本金及所谓的奖励,发现被骗。

  警方解析表示,不法分子通过短信、QQ群、论坛等渠道发布虚假兼职广告,后以兼职刷单返利为名诱导群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看似购物付款,实则将资金转至不法分子账户。

  警方在工作中还发现“违章停车交罚款”“共享单车开锁”“燃气费缴费”等用虚假二维码进行诈骗的情况,不法分子以便捷缴费等名义诱使群众转账汇款,甚至将木马病毒链接制作成二维码,当群众扫码时不法分子将直接盗刷事主手机银行资金。警方提示,市民在扫码支付时一定要看清收款方,是否与实际相符。同时,群众还要将收款二维码与付款二维码区分清楚,收款二维码是收款方向付款方出示,付款方扫码支付钱款;而付款二维码则是付款方向收款方出示,收款方扫码收款。

假借网购退款点击链接被骗5万元

  近期,王先生手机接到某电商网站短信,称他的一笔购物订单出现问题,并附上链接地址,可以提供退款。王先生之前确实在该网站买商品而且没收到货,就相信了对方,按照短信提示点击链接进入退款页面,按照提示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手机号等信息,后发现银行卡被转走近5万元。

  警方表示,遇到有“卖家”通知需要退款或重新支付时,一定要登录官方网站,不要点击所谓卖家给予的网址,按照购物网站正规流程操作,一般购物网站的程序都是将购物款原路退回事主购物时使用的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内,不需要更换退款途径。购物网站的客服电话也要使用网页上预留的电话或拨打114查询核实,不要轻信陌生来电或网络搜索出来的电话。银行发送的验证码一定要保管妥当,不要轻易外泄,且验证码的使用途径在短信中一般都会注明。

  在警方看来,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事主网购信息,后以退款为由给事主发送短信,要求事主登录其事先制作好的钓鱼网站进行操作,输入银行卡等信息,后将事主卡内资金盗刷。

点击链接安装手机程序

被骗1.8万元

  日前,李先生接到一条短信:“尊敬的家长,您好!为了学校与家长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请下载安装最新版urlpp.com/k7di(校园),谢谢您配合。”李先生点击了链接,安装了该手机程序,但过了一段时间,李先生发现其名下的一张银行卡被转走1.8万余元。

  群众在接到陌生号码发送的短信时,不要直接点击里面的链接,最好通过电脑浏览器打开,一般手机木马或病毒程序在电脑系统中无法运行。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一定要安装防病毒软件,一旦提示手机中病毒或木马,要第一时间关机,使用其他电话挂失自己的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码,并通知自己通讯录上的人防止其他人被骗。

  警方解析,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或者短信平台发送含有木马病毒链接的短信,手机用户一旦点击链接安装程序就会中毒,不法分子便利用非法获取的银行卡信息进行盗刷。

以共享单车押金退款为名

诈骗8983

  近期,周先生用互联网搜索“共享单车押金怎么退”,后得到一个“131”开头的手机号码。周先生拨打该电话询问如何退押金,并轻信对方即是客服工作人员。对方加了事主微信好友后,谎称验证码为008983。随后,按照对方要求,周先生输入了支付密码,发现自己微信账号给对方转了8983元。

  警方表示,该案中诈骗分子在各类贴吧、知道问答等网站发布虚假的共享单车公司客服电话,这些电话常以“-”、空格等符号进行伪装,如:0086-1310-0000-000。当事主拨打电话后,不法分子诱骗事主输入验证码,实则输入了转账金额。

  群众在遇到需要查找某种客服电话、投诉电话或其他资讯电话的情况时,最好拨打114进行查询。如果在网页搜索引擎中查找,最好使用可以识别真伪的浏览器进行搜索,结果中带有官方认证标识的电话一般准确性较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