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中数学理性的发现与回归
——兼评《法律文化的数学解释》
自近代以来,法律从宗教、道德和习惯等社会规则中胜出,成为了社会秩序的主导规范,法治文化也逐渐浸润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带给人们关于正义和秩序的理想期待,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拘束和困惑。于是,学界开始重新审视法律的社会基础、运行逻辑和文化底蕴,以期回应法律制度在当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风险与挑战。
然而,也许是基于人们对法律的“社会科学”属性认知和人文情怀,或者是基于法律(法治)自身所张扬的正义价值理念和权利精神,绝大多数学者对法律文化的探寻、反思和追问,都难免会囿于法律思想、规范制度和社会科学视野,未能与自然科学产生深度勾连。事实上,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技革命,对法律文化和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哥白尼革命对现代法律的形成就发生了重要作用。《法律文化的数学解释》一书另辟蹊径,在数学理性对法律发展的重大影响方面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数学推动法律科学化进程
该书指出,西方文化在演绎数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数学理性,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对包括法律文化在内的整个西方文化的影响都非常巨大。西方的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理论、法律形式合理性、民主制度、法典体系、法律与价值的分离等许多极其重要的法律观念、制度和体系,都是在数学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数学理性为法律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知识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法律的科学化进程,为许多法律问题的研究奠定了更可靠的基础和理论证明力。这些开拓性的研究,无疑大大推进了法律发展中数学理性的重要“发现”,而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一,它确立了法律文化的广角研究范式,一改过于注重法律或法治的人文关怀的分析倾向,使得自然科学与法学研究的深层相关性得到了理论揭示,不仅丰富、强化了法律文化研究的科学哲学基础,也推动了人们对制度规范、正当程序、法治原则等等的全面认识和深度反思。
其二,它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发展并不是一种人为的制度设计和单纯的价值理性,而是深蕴着科学理性精神,特别是数学理性的演绎和逻辑规律,因此,法律才成为获得至上尊重的行为准则。
其三,它展示了法律作为社会利益调适器的数理文化根基,使得法律能够立足多元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按照数学理性精神来进行权利义务配置和程序制度安排,从而使法治原则得以确立、运行和维护,促进了法治秩序的建立和发展。
开拓创新意义显而易见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数字化时代。无论是代码还是“算法”,都越来越多地渗透着数理逻辑和运行规则。因此,数学理性更深刻、更全面地影响着法律的发展与变革,数学理性与法律(法治)的相关性研究也更具重要性、紧迫性。即当今的信息科技革命使得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科技发展势如破竹,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层出不穷,进而促发了生产生活方式和生产要素的深刻变革。
同时,人们价值观念和消费形式随之发生巨大变迁。这样,法律秩序也就面临越来越多的“创造性”破坏和“破窗”性挑战。面对这些重大变革,力图用传统的物理空间思维和规制方式来恢复既有秩序,无疑是难以奏效的,运用双重空间(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科技革命新思维和规制方式,才是更务实、更可靠、也更有效的选择。这样,人们便试图对法律文义进行提取和编码,或者说将法律代码化,并以代码化的法律来规制信息时代的代码秩序,使其成为进入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发展图景中的“守门人”,这已成为一个明显的动向和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带有一定的数学理性“回归”意向,也就是说,它不再执意于数学理性对法律发展的深刻影响,法律“被动地”接受,而是意在让法律发展要走向数学理性,并以数学理性和数理逻辑来重构法律体系和规制价值,从而实现法律“积极地”回应和变革。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从计量法学到计量法律学再到新计量法学,呈现出日益崛起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计量法律学力图通过将法律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来进行形式化表达,最终实现法律条文的可计算化,并经由数学建模来进行逻辑推理和智能分析,而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等的飞速发展,恰好为法律的这一发展趋势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由此看来,数学理性与当代的法律发展变革,就具有了更加复杂、更加紧密的互动交融关系。换句话说,数学理性已成为数字时代法律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深层动力。因此,该书更具有奠基性、前瞻性,其开拓创新意义显而易见。
当然,数学理性与法律发展变革的研究十分复杂。数字化时代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无限空间和巨大挑战,也充满风险。因此,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分析,都需要有更多学者参与、有更深入系统的与时俱进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应数字化时代法律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可能也正是互联网时代法治发展变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