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儿警兰文成:从解决身边小事做起

  或许是早年在部队当兵的经历,兰文成对工作专注而坚持,从北京牛街派出所醋章社区到大栅栏派出所煤东社区,担任社区民警25年,“嘴勤”“眼勤”“手勤”是他对社区工作技巧的总结。1987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至今,53岁的兰文成收获荣誉颇丰,但他说:“我最想获得‘煤东社区最佳螺丝钉奖’。”

创新社区警务治理

揪出网上在逃人员

  北京市煤东社区地处大栅栏,面积0.1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大栅栏步行街、珠宝市街、前门月亮湾、北京坊等商业街区,涉及门店330余家,出租房屋560余间,大小胡同20条,老字号门店21家。2006年兰文成接手管片儿,成为煤东社区民警,治理非法游商黑三轮、督促商铺防火防盗、调解老店居民纠纷,守护老街、老店和街坊们的平安。

  大栅栏步行街是北京老城区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老字号门店的聚集地,来往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期间日均游客量达到10万人以上,暂住游客达到3000人以上。由于商铺众多,人员混杂,矛盾纠纷频发,这里曾被市里列为治安乱点。2006年,兰文成接手煤东社区,虽然当过片儿警、管过户籍、带过联防,但面对大栅栏的复杂乱象,他也有点不知所措。

  结合煤东社区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他设计了暂住人员登记表,通过办证收集房主或出租单位的信息,记录随迁人详细资料,并装订成册方便翻阅。凡是申请或办过暂住证的人,兰文成都掌握了他们的身份信息。通过该方法,兰文成还揪出几个藏在社区里的网上在逃人员。

  另外,大栅栏商业街上21家老字号传承至今,保留历史传统的同时,融入新形势城市社会管理,冲突矛盾成为社区民警面临的问题。兰文成主动深入商业街门店宣传,反复讲解整顿商业街秩序的意义,引导店主们积极参与。

  大栅栏一共有5家刀剪店,煤东社区涉及4家店铺,包括张小泉刀剪店和王麻子刀具店等老字号店铺。从2008年开始,所有刀剪店实行实名制销售登记,记录购买刀具人员的身份证并邮寄送达。政策刚出来时,面临邮寄流程繁琐、邮资增加成本、客源流失的问题,店家多有怨言。兰文成挨家解释政策规定,讲明刀具管制对社会安全的益处,也提醒商家出现问题倒查的法律责任。每年刀具店新进员工,兰文成都要开展一次培训教育,并签订责任保证书,确保安全教育不留死角。

  

对症下药

帮助老店铺适应新形势

  暑期旅游旺季,大栅栏地区游客遭遇盗窃的案件有所增加,加强门店防盗宣传是减少侵财类案件发生的重要环节。几年前,一位游客在张一元店里排队购物时,脚边的背包在买完茶叶后就不见了,包内有价值10万余元的相机。兰文成第一时间来到张一元店,巡视店内环境,发现店里的柜台比普通柜台都宽,顾客排队交钱时很容易给小偷下手的机会。他找到店内经理商谈整改工作,保留老字号柜台不能置换的传统,督促店主使用录音喇叭播放安全提示,落实红袖标佩戴,并由民警开展教育培训,像如何识别可疑人员并及时提供线索等。

  在担任煤东社区民警期间,兰文成一心维护辖区单位、门店治安秩序,在他的努力下,几年来辖区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件。

  早年当兵的经历,使兰文成将“嘴勤”“眼勤”“手勤”的工作作风带到社区中。商业街1200米的胡同,他走一圈要用一两个小时,见到商家住户都要聊上几句,从安全宣传到化解邻里矛盾,从家长里短到相关政策,宣传效果融入警民和谐关系里。

  2012年开始,兰文成喜欢上了摄影,在他看来,拍照不仅能记录生活的精彩点滴,更能讲述一个人或是一座城的故事。兰文成用相机对分管的煤市街东社区二十条胡同(其中五条商业街区)及十六家老字号逐个拍照,开始只是想把这些能代表老北京特色的事物载入自己的个人影集,后来,他把摄影爱好带到工作中。在日常安全检查中,他把积极分子值班巡逻、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等都用相机拍摄下来,这样既能监督管理隐患问题的整改效果,又鼓励激发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

  熟悉兰文成的人,都很佩服他,42岁才接触电脑,从打字“一指禅”到现在用软件修图、制作PPT宣传培训、微信微博推送安全提示,这位老片儿警的工作越来越有现代感。

  “这没什么了不起,为了工作需要,应该主动掌握学习。”在他眼里,凡是关于社区治安稳定、群众安全的问题,都是大事,要从解决身边的小事做起,服务好社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