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写华章 滴水映警魂
面对罪犯,他秉公执法、深入细致;面对危险,他挺身而出、正气凛然;面对难题,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李金炎用忠诚、智慧和汗水,生动践行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出色履行了监狱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记北京市监狱因公牺牲民警李金炎先进事迹
大屏幕定格在党徽掩映下的李金炎的彩色照片。
“全体起立,向李金炎同志致敬!”今年9月20日,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李金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随着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亚东一声号令,在场近百名首都监狱系统民警起身面向李金炎的照片敬礼,那一刻,气氛凝重。
2017年8月14日6时许,正在监区值班的北京市监狱七监区民警李金炎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以身殉职,享年54岁。
得知金炎离开,民警们哭了;听到李警官走了,罪犯们哭了。在同事和罪犯的追忆和怀念中,那个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李金炎,他的形象逐渐清晰和高大起来。
他留下的最后背影
就在李金炎因公殉职的前一天晚上,罪犯就寝后,李金炎又到管班中,仔细查看窗户关好没有,罪犯是不是都正常睡下了,然后才悄悄走出监舍。“那是他留给我们最后一个背影……”说到这里,李金炎所管的罪犯流下了眼泪。
2016年,监狱进行机构改革,李金炎毫无怨言离开当了17年生产科副科长的岗位,到监区一线成为一名普通的管班民警。
从机关科室领导,变成监管改造一线民警,李金炎并没有感到不适应,而是虚心向同事们学习请教,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熟悉监管改造业务,很快就胜任了监区工作。
他所管的班组,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与罪犯的谈话,是他最常干的工作。李金炎所管的班里,每名罪犯的家庭情况,他都一清二楚,哪个罪犯的孩子小,哪个罪犯的爱人身体不好,家里有什么矛盾,家人干什么工作,他都了如指掌。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对罪犯知根知底儿,才会把改造工作做对路。”
罪犯王某的孩子当时面临高考,听说王某因为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填报大学志愿而焦躁不安,李金炎把自己当年指导女儿填报志愿时的经验,一五一十地讲给他听,还建议他要经常用信件跟孩子沟通。按照李金炎的指点,每周王某都要给孩子写3至4封长信。高考前两三个月的时间里,王某一共给孩子写了几十封信。作为管班民警,炎炎夏日里,李金炎每次都是及时审查,及时投寄,及时发放。最终,王某的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件事,对平时一贯表现不好的王某触动极大,不仅一改往日散漫的表现,还逢人便说,“是李警官帮助我的孩子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依靠着这样的人格魅力,李金炎赢得了罪犯由衷的敬重。他所管的班组,2017年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监狱优秀班组。
自学成才推广QC
同事们都说,李金炎经常拿在手里的,就是书。
李金炎刚参加工作时,学历并不高。他知道自己知识底子单薄,工作之余坚持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李金炎在首都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政法专业毕业后,又主动报名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参加了在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2000年初,为落实《监狱法》提出的监狱机关“改造人”的根本要求,当时在监狱生产科工作的李金炎在工作中探索引入QC(全面质量管理)小组这一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促进罪犯的劳动改造。
刚刚接触QC小组这项工作的时候,时任监狱生产科副科长的李金炎连“质量管理”的概念都不清楚,更别说用电脑做演示了。但是,当领导把QC小组的任务交给他时,他一点儿畏难情绪都没有,只是心里暗自下决心,再难也要把QC小组啃下来。那段时间,一本质量管理书,一本电脑理论书,几乎被他翻烂了,常常学得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下班。
不到半年,李金炎就对质量管理理论和电脑操作有了深入的掌握,不仅能够用电脑做出漂亮的QC项目演示图,他所主持的第一个QC小组活动项目就在市里众多社会企业参与的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而且他独立完成的《北京市监狱在罪犯中开展“QC小组”活动的体会》一文,将QC小组模式与罪犯日常管理相联系,提出“在监狱中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运用质量管理理念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观点,被监狱党委采纳,实践中对于降低罪犯违纪率,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李金炎的积极推动下,QC小组在全监狱迅速得到推广,每个监区都成立了QC小组。为使各个QC小组都能发展起来,李金炎废寝忘食,把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别的民警是往监区外面走,他却是往监区里面走,挨个监区指导罪犯开展质量管理项目。
李金炎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他培训的25名民警和40名罪犯,都成为组织开展QC小组的骨干。罪犯从事生产劳动的产品质量,首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报损率为零,用户退货率为零,罪犯参加劳动改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金炎虽然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QC小组项目就是很好的见证。他从开始接触时的一知半解,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成为全局的行家里手,并在全监狱进行推广,直到今天还在生产管理方面发挥着作用。”北京市监狱政治处主任李套所告诉记者。
“事干不完,我休息也不踏实”
长达17年担任副科长期间,李金炎与7任正职科长合作过,难能可贵的是,每任科长都对他赞不绝口。对于自己长期担任副职,李金炎从来没发过半句牢骚,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李金炎能吃苦,在单位是出了名的。他在当质检员的时候,一天到晚待在车间里,需要检查汽车底盘,他二话不说就钻进地沟里;检查建筑模板的质量时,他一块一块地用手摸,铁锈蹭花了他的警服。每到夏季,李金炎的警服永远都是被汗水浸湿的,额头上总是挂着汗珠。
李金炎的妻子也是司法民警,两人都在团河地区工作,可见面的时候却不多。平时除了加班、值班,每周别人休息两天,李金炎只休息一天,每周日他都主动进监区指导罪犯开展QC小组活动。有时,他还以家离单位近为理由,主动替有事的同事值班,这么多年替同事值了多少班,没人统计得清楚。就是这样,李金炎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他从没有休过年假,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监管改造事业。领导经常会为这事跟他急,想让他休息休息,可他每次都说,“事干不完,我休息也不踏实。”
工作虽忙碌,但李金炎不是不顾家的人,而是有名的孝子。2012年,李金炎的父亲因肺癌住院治疗。治疗期间,李金炎白天上班,晚上陪护,十分劳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金炎也没向组织提过任何条件,没耽误过一次值班。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安保期间,有一天,李金炎忽然觉得浑身无力,很不舒服。监区长侯建军知道后,立即让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到医院就被医生留下住院了。侯建军去看望他,他轻描淡写地说:“就是有点高血压,医生非让我再多查几项,其实根本就没事儿。”两周后,李金炎上班了,对侯建军说:“检查了,都没事”。侯建军想,他女儿就是大夫,要是有事,肯定不会让他来上班,也就没多问。
李金炎因公牺牲后,侯建军陪李金炎的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一张医生诊断证明书。那是李金炎5月份住院时医生给出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脑供血不足、高血压2级中危、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整整6项。这份诊断书,李金炎不仅没让监区长看,也没让身为医生的女儿看。
李金炎就这样在他热爱的岗位上倒下了。工作34年,他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说过掷地有声的豪言。但是,他用自己平凡的工作,书写出华美的篇章;用水滴般的小事,映射出警魂的光芒。
作为首都监狱系统十九大安保工作中涌现出的重大典型,经市司法局党委研究,决定追记李金炎同志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个人一等功,号召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警向李金炎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