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薛湖镇:用行动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脱贫攻坚、民生项目建设、“一村一干一警”等重要工作中,河南省永城市薛湖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

 

  

  “现在村里也有了图书阅览室和健身场地了,有矛盾不用出村就可以调解了,咱日子过得越来越舒服。”

  河南永城市薛湖镇张大庄村村民张有财对薛湖镇干部的务实作风竖起了大拇指。

  走进河南永城市薛湖镇张大庄村,笔直的柏油马路、宽敞的图书阅览室和休闲健身场地引人注目,薛湖镇党委书记邸书杰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近年来,薛湖镇以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四个意识”,使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焕发,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薛湖镇的许多村庄都建成了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老年活动、图书阅览、矛盾调解、休闲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活动场所,大大提高了薛湖镇村民的幸福指数。

转作风促成效

  近年来,薛湖镇党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镇党委书记邸书杰带头在镇机关党支部和54个村支部讲堂课,让各项政策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同时,针对流动党员居住分散、活动时间不统一等特点,利用手机微信平台,指导各村党支部将全体党员纳入微信群,搭建了党性教育“空中课堂”和“指尖上的党支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薛湖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规范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锻造了一支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队伍。

  为解决原来村级活动场所功能少、面积小、设施简陋的问题,薛湖镇严格执行“三不准三确保”原则(“三不准”:一是筹集不够资金不准建;二是违法占地不准建;三是村民议事会不同意不准建。“三确保”:一是确保施工安全;二是确保建筑质量;三是确保群众满意),通过市镇两级奖补和村级自筹,总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0个,改建6个。

  目前,所有村级服务场所建设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另外,沉陷区7个村、社区所在地1个村在薛滦新城合建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与此同时,镇党委还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精准扶贫脱贫紧密结合起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镇干部与每位贫困户结对帮扶。同时,以支部为基地,进一步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一村一品”产业带动作用,实现就业脱贫、产业脱贫。如张庄、张营、郭长庄蛋鸭养殖基地,黄营养猪、张大庄蔬菜、侯寺桃园等农业产业基地,为贫困户提供种植技能培训及上岗就业等机会。此外,镇党委牵头、支部牵线,搭建起私营企业与贫困户的“联姻”平台,动员广大企业家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

共享发展成果

  薛湖镇党委本着让发展成果更好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的宗旨,坚持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据薛湖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薛湖镇先后投入180余万元,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60组,及“蓝天卫士”“平安大喇叭”组成“三位一体”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达到了全镇各村主要路口、重点单位和场所全覆盖,使得公安机关增强了治安防控处置能力,可以快速发现、快速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干部群众。同时,包村干部加强对所属网格区域的监控巡防,及时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另外,镇党委镇政府还推进驻村警务室建设,加强对流入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及有不良记录人员的登记、管控,加大对苗头性治安案件的打击力度。

  与此同时,强化镇党委抓村的直接责任,采取“量身定做”的措施也效果明显。2017年9月3日,邸书杰为了解决董阁村一个长期信访户的问题,与信访人进行3个小时的谈话,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事情真相后,他认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信访人表示以后不再上访,并相信党委政府会处理好他的事情。

  邸书杰告诉记者,就在今年初,薛湖镇调整了各管区书记、包村干部,实施镇党员干部包村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班子成员经常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沟通,收集民意,及时了解和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全镇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出现集体越级上访的情况。  

  2016年初,薛湖镇又通过精准识别,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58户681人。针对分类贫困户实施不同措施,明确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全镇上下一年的努力,已实现140户342人稳定脱贫。

培扶并举促提升

  薛湖镇为进一步突出基层党组织“双强双带”功能,整合各村的优势资源,抓实抓细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培植典型。近年来,涌现出了多个典型示范村。

  如,张大庄村党支部以种植、养殖合作社为载体,重点抓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转型升级、合作社健康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两个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提供20多万元的收入。

  村里有实力就能为群众办好事,党支部就会有号召力。2017年,张大庄村又争取市财政资金147万元新建一个服装加工厂和增加的瓜菜种植订单,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张大庄村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还被市委授予红旗村党支部,连续20余年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今年,薛湖镇在推进新镇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时,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积极投身其中。他们通过下乡入户、进村入企,不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与基层群众共谋发展思路。各党支部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商发展大计。通过明确目的,精准定位,着力找准制约发展、争先进位的突出问题,迎难而上,真干实干,凝聚了党群民心,提升了发展动力。

  五年来,薛湖镇综合实力持续提高,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5.6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1年的4家,增加到2016年的10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6960元,增加到2016年的11210元,年均增长10%

抓好作风建设

  在培植典型的同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也是薛湖镇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推进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薛湖镇通过抓组织领导,抓方案制定,抓队伍建设,抓矛盾化解,抓服务提升,对涉及一事一议、低保核查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严格依法、依规、民主决策;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在整顿的过程中先后5个后进村被全面完成整顿转化工作。

  记者获悉,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薛湖镇建立倒逼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使每个党员干部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尽职做好本职工作。镇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把党员干部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分组讨论以及观看影像资料、听专家讲课、警示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深化思想教育。

  今年该镇党委还修订了基层党组织考核细则,细划了基层党组织的目标任务,并围绕工作重点与各支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到实处,并健全完善了《薛湖镇党委决策议事规则》《薛湖镇财务管理制度》《薛湖镇日常工作制度》《薛湖镇信访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扎牢了制度笼子。

  “党委政府务实重干,日常政务公开透明,民心凝聚,士气鼓舞,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就是今天的薛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