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县南洼村:通了路、修了房

    “今年国庆回家时,我在离村不远的地方还看到了正在建设的高架桥,这是从平山县到赞皇县的高速公路途经我乡,很多村民希望这条连接两个革命老区的高速能带来更多实惠……”

 

  “咱村只有70多亩基本农田吗?”弟弟满脸疑惑问我,我不知如何回答。仔细看过村子后山的基本农田四至范围后,我给出了确切答案:“是的!”

  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一直向南行驶,途中多是平原地带,大约40公里后,会有成片的山体赫然出现在眼前,大山怀抱里藏着我出生的村子——赞皇县南洼村,这是乡里最边缘的村落。

  全村可能有千余口人,在中国地图上毫不显眼,村民依山而居,村中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河,却很少有水流过。村上除薄田和长满杂草的秃山外,再难看到其他地貌,唯一优势就是目前尚存的良好空气与自然环境。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南洼村村干部不像其他村的干部那样勾心斗角,因为村里没任何资源,所有“斗争”到最后都是徒劳。

  我10多岁离乡,近20年,回村次数能数得过来。最初离家时,父亲对我说:“走吧,离开是为了不再回来,这里太穷了。”这句话激励我至今。

  多年来,无数次在梦中见到故乡,它和现实中一模一样:断壁残垣的土坯房和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这是我所有的童年生活。还在读中学时,我立下愿望:“如果有钱了,一定要给村里修路和修房。”因为这两件事给了我巨大阴影。

  最直接影响就是,十里八乡的姑娘很少愿意嫁到南洼村。我也亲眼看到过,因为这两大缺陷,曾带给村中青年在婚姻上的地域歧视,那是一种没有尊严的侮辱。事实上,这种情况,在赞皇县并不少见。

  多年过去,我仍没能力完成这两个任务,不过,它还是快完成了。

危房改造见实惠

  在村里种地无法维持生计后,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他们辛辛苦苦攒钱、借钱,目的就是改善自家居住环境,但仍有些村民,由于无法外出,盖房或修房的愿望无法实现。

  3年前,回乡过年时,我看到村里一个知名贫困户住进了新房,我问父亲,他怎么突然挣钱了?父亲笑笑说:“挣啥钱,房子是政府新盖的,之前房子早没法住了,冬天冷,夏天热,村里还有好几户呢!”

  后来我得知,这属于危房改造项目。对于这个工程,我不算陌生,因为2010年时,赞皇县危房改造工作还十分滞后,以至于当年底,赞皇县成为全河北省唯一无竣工户录入系统的县,遭公开通报批评。

  不过,通过一系列整改,近5年时间,赞皇县危房改造工程迅速铺开。这种房子并不大,40余平方米面积,户型两室一厅。

  享受到这些政策的一些村民告诉我,盖房子的水泥、砖头、沙子等建材全由政府提供,最终他们领到的是封顶的成品房。

  南洼村那位村民房子盖成后,自己又掏钱修缮了院落,盖起了围墙,新家虽不大,但他特别满足,“真没想到政府会给我盖房子,以前觉得扶贫离咱远,没想到这么快得到实惠。”

  他说,政府对危房改造家庭选择十分严格,基本条件是,特别贫困的危房住户。我还得知,去年南洼村里又增加了几户危房改造,父亲说:“政策又好了,以前不管粉刷墙壁,现在还负责粉刷。”

  据我所知,石家庄地区把危房改造列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脱贫任务之一,官方将分步骤、分计划组织推进危房改造,确保应改尽改,到2020年,全面完成贫困地区危房改造任务,确保所有贫困户都能住上安全房。

  我还得到一组数据,2016年,全河北省有12万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政策,今年的目标是9.3万户,而赞皇县今年危房改造对象是640户,财政拨款达752万元。

  对于这项惠民工程的资金使用,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监控,对发现的问题既不回避,也不手软。去年底,河北省委第一巡视组通报对赞皇县的巡视情况时,就特别指出县里少数农村干部克扣了危房改造资金。

  为此,县里专门制定了《赞皇县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7个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原则、范围、程序、时限,有效保障了专项资金不被克扣、挪用、截留、侵吞。

公路修到贫困村

  村民除了赞誉房子外,还有道路。对很多人而言,道路问题可能不直观,但对南洼村来说,已经困扰了几代人。

  前些年,村里全是泥土路,平日里行走都很困难,如果碰上下雨天,几乎无法出行。

  因为道路难走,有商贩到南洼村收购农产品时,总要比其他村便宜,而南洼村村民买东西需送货时,运费要高出其他村,有时候甚至高价都无人运送。

  村里最多的出行工具是自行车,运输粮食全靠牛车,有些家庭也购买农用机动车,可经常陷进泥路里。那时,从南洼村到乡里4公里的路,步行要一个多小时,骑自行车也得半小时,而且几乎每天都要修车。

  由于南洼村偏远,村民眼看着其他村的柏油路无法通到村里,除着急没任何办法。期间,常有修路消息传出,可迟迟无法动工,很多村民都觉得南洼村被遗忘了。

  还记得,父亲曾给一个分管副省长写过信,呼吁修路。

  记不清哪年了,父亲给我打电话,说村里终于要修路了,估计与他写信无关。我担心又是“狼来了”的故事,并没在意。印象中,仅仅几个月,父亲说,乡里的柏油路一直修到南洼村了,而且村里第一次通了公交车。

  我回家时也真正看到了这一变化,骑自行车从乡里到南洼村,只用了十几分钟,而且,购买摩托车的村民明显多了起来。

  因为是新修路面,从乡里到南洼村的路,比其他村早通的柏油路好了许多。有一天早上,我竟看到有村民在路上跑步、健身。要知道,这对于常年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几年,南洼村和附近村中的主要街道路面又全部被硬化,村民出门再也不用必须穿雨靴了,并且几个大型快递公司都在村附近设置了收发点。目前,南洼村虽仍然比较贫困,但对于看到日渐变化的村民来说已是非常幸福,也因此,这些年,村中没有一个上访户。

  今年国庆回家时,我在离村不远的地方还看到了正在建设的高架桥,这是从平山县到赞皇县的高速公路途经我乡,很多村民希望这条连接两个革命老区的高速能带来更多实惠。

  我从官方得知,“十三五”期间,石家庄要完成143公里太行山高速通道建设,与此同时,政府加快国省干线、县域公路建设,加快打通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连接道路,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脍炙人口的话,在我们村、乡、县的确得到了印证。之前,对于可耕地极少的南洼村,很多村民担心吃饭问题,现在,大家普遍觉得除种地外,还有很多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