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警刘炳旺:维护社区安全十年如一日
在部队刘炳旺是副团级,到了社区是管“鸡毛蒜皮芝麻事”的社区民警。“社区里看上去很琐碎的事,却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必须做好。”他说。
“这是我见过最和气的民警,人家转业前还是副团级呢……”看到刘炳旺,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社区居民陈大妈不禁夸赞起来。
刘炳旺当兵24年,2006年转业来到石景山分局苹果园派出所,成为社区民警,在八大处社区一干就是10年,还获得了“北京市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社区5年入室盗窃零发案
八大处社区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学生近两千人。每年来八大处公园的游客很多,其中两所学校的大门都在来八大处祈福的必经之路旁,车水马龙给学生带来不少安全隐患。刘炳旺只要有时间,都会主动到学校周边维持秩序,疏导交通,保证学生的安全。
去年冬天放学时,一小贩在校门口卖烤白薯,刘炳旺上前说:“不要在学校门口卖烤白薯,以免炉子烫着孩子。”
小贩正准备离开,没想到等着接孩子放学的一位女士对小贩说:“你挣钱不容易,不要走,放学时人多,生意好。”
“学校门口路窄、人多,万一您的孩子不小心撞到炉子上,或者有人撞翻炉子,炭火烫伤孩子怎么办?”刘炳旺耐心解释道。
“你咒我的孩子干什么?”女士怒吼起来。
小贩认识刘炳旺,知道他常年在校门口维持秩序,连声道歉。“你不用低三下四地跟警察说话。我投诉他!”那位女士说。她的话让周围家长听不下去了,纷纷说道:“这警察为孩子们真没少费心,想出好多办法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放学后,有的孩子奔跑过来,全然没有发现烤白薯的炉子。刘炳旺一个健步上前护住孩子。小贩连声说:“我再也不在学校门口卖白薯了。”
校园安全课堂上,刘炳旺用生动的课件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管制刀具,以及如何防止发生校园踩踏。关爱学生的他还被评为北京市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先进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10年前,八大处社区几乎没有摄像头,现在重点部位已经全覆盖。近年来,刘炳旺耐心地讲述有摄像头的好处,多次上门督促辖区内门店安装摄像头。
2013年春天,辖区内一家饭馆开始装修,他天天跑来劝老板安装摄像头,但对方很不情愿,认为装一组摄像头费用太高。“以后如果有人酒后闹事或发生其他纠纷都可以提供证据。”在刘炳旺的劝说下,饭馆终于装了摄像头。
没多久,这组摄像头就派上了用场。一个周末的下午,饭馆不远处的其他社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刘炳旺配合走访,在饭馆的监控视频中发现了嫌疑人的踪迹,为破案提供了线索。警方很快找到嫌疑人曾经租住的房子,将逃到老家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近日,八大处社区被北京市公安局评为全市连续5年入室盗窃零发案社区。
机智化解邻里矛盾
54岁的刘炳旺在承德出生,1982年来京当兵。在部队他是副团级,到了社区是管“鸡毛蒜皮芝麻事”的社区民警。刚当警察时,他心里落差挺大,后来体会到警察不仅能帮助群众,而且对犯罪分子产生震慑作用。“社区里看上去很琐碎的事,却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必须做好。”他说。
一天,辖区内一个小伙子怒气冲冲地找到刘炳旺:“我家楼上的老太太总往楼下泼水,都泼到我家窗户上了。你是警察,把门弄开,我好好和她理论一番。”
原来,物业、居委会都找过老太太,就是叫不开门,小伙急了,要起诉到法院。“仅仅是楼上往下泼水,警察也不能破门而入呀,到时还得请物业、居委会调解,咱们找捷径把问题解决吧。”刘炳旺说。
打听到老人的孩子叫小祥(化名),刘炳旺带着小伙子提着水果来敲老人的门,“小祥工作忙,不能经常回家。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来看看您。您下楼不方便,给您买了点水果。”
门打开了,老人看到小伙子和警察就明白了,立刻警惕起来。刘炳旺一字不提老人往楼下泼水的事,只是笑呵呵地说:“这小伙子就住在您的楼下,您有事需要帮助找我、找他都行。”从此老人再也不往楼下泼水了。
单调的社区民警工作,刘炳旺做得有声有色。“大哥,楼道这儿可别堆东西,有安全隐患。”“姐,你这门锁不安全,换个高级别的锁芯,花不了多少钱。”刘炳旺亲切的话语,让居民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因为爱操心且善于观察,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社区里转悠,与居民拉家常也能发现安全隐患,甚至想出保障社区安全的好点子。
近日,八大处社区里,刘炳旺正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警务站给人办理居住证。他简单明了地解释办证需要的材料。有个小伙子急性子,见材料不齐,有些不安。
刘炳旺笑道:“你先回去,明天你们单位的员工一起来,到时给你们开个VIP专场。”小伙子笑了起来。
社区内4000多居民,多数人存着刘炳旺的手机号。居民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老人接到诈骗电话、短信和小广告,第一时间就问:“小刘啊,你说这事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