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文化建设的“正阳经验”

    近日召开的全国公证工作会议提出:公证文化建设对于形成公证行业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活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公证行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要大力推进公证文化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证执业精神和行业品牌。

 

   

  在北京市正阳公证处门前,一块长方形的展板特别引人注目,上面以图片形式记录了正阳公证处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

  “崇法、厚德、为民,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归纳起来就是这六个字。”北京市正阳公证处主任智娟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智娟说,虽没有刻意为之,但却是正阳公证处十几年来一直在坚持的理念。

  北京市正阳公证处成立于1981年,业务范围包括遗嘱继承、出国、涉外、留学、旅游方面的公证服务。现有公证员13人,助理9人。近年来,正阳公证处和其他公证机构一样积极推进公证文化建设,公证文化建设为公证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正阳公证处系原朝阳区公证处,该公证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基层百姓,把基础的民事服务作为公证处整个这些年发展的主干去抓,原有业务范围不断发展和巩固,其他业务也在逐步拓展。

  如今,正阳公证处通过对内深耕文化建设、对外注重品牌塑造,正在稳步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崇法是信仰、底线和红线

  崇法是作为法律人的底线和红线。

  正阳公证处经常重申,从法律层面说,作为法律人,首先要有一种信仰,就是对法律的敬仰。正阳公证处经常会组织公证人员学习,而这种学习又是经常性的。每周五的例会要学习,每周三在做完其他业务工作之余也要学习。

  正阳公证处领导班子总在强调,办证本身就要依据法律规定,崇法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公证人员精通法律,在做业务时能做到熟练运用法律,并严格适用法律。对于公证员来说,要严格按照程序走,要有更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不要在办证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

  在正阳公证处,几乎每一名公证人员在办证的过程中都有过令自己难忘的经历。主任助理宋冉还记得,就在去年9月,有一位老人想要办理解除收养的公证,几经周折,最终在正阳公证处,老人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

  原来,这位老人无子女,收养的是自己姐姐的孩子,20世纪90年代在某公证处办理了收养公证。姐姐原本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送给了收养人,后来另外一个子女去世了。这样姐姐身边就没有孩子了,老人想把自己的养子还给姐姐。

  由于老人是一名医生,一直定居在国外,回来的机会也不多。回来时老人就想办理解除收养手续。因为不解除收养手续,养子和他的亲生父母就不具备法律上的关系。

  又因为解除收养这种类型的案件不是主流的公证业务,现在已经非常少见,很多年轻的公证员都没有接触过。老人到几个公证处咨询时,公证处都表示未接触过无法办理。后来老人来正阳公证处咨询,宋冉接待了她。宋冉详细查阅了原来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办证程序规定之后,将所需的所有材料都告知了当事人,并预约时间办理完毕。

  老人圆满拿到公证书之后,给公证处和宋冉本人送来了两面锦旗,分别写着“老百姓的公证处”“善心的公证员、老人的贴心人”。

厚德:狠抓人才培养和建设

  众所周知,公证工作是一个对个人素质及职业道德要求都颇高的工作。在公证行业内,无论是做业务还是做其他事务,公证人员的人品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源于正阳公证处在崇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核心价值观之——厚德。

  正阳公证处主任助理孙东杰对“厚德”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所谓“厚德”指的是,公证人员首先要有一个比较扎实的个人品德和个人修为。这些年来正阳公证处在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上,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因为公证行业讲的就是诚信,所以在选择人才上首要看的是人品,并以此作为第一考察要素。包括遴选助理,培养公证员,基本是依此进行。

  在发展的过程中,正阳公证处招聘助理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原则,从未降低条件,现在公证员除了有本科生,还有硕士生和海归。自然,也有人不适应这种工作环境,也不适合这种工作性质,有来了就走的,有干一个月的也走了。此外,对于选拔合格的助理进了公证处后,公证处还要对其进行引导,让他们逐步跟着集体走,融进整体环境。

  孙东杰说,除了扎实的个人品德,“厚德”还要求公证人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在法律作为底线的基础上,还要在道德层面有更高的标准。不单单要遵守法律,还要有使命感。不要把自己从事的公证事业当作简单的事做,以及维持生计的饭碗,而是要有一种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孙东杰表示,在日常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既要从法律上考虑案子中的公证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不可为,也要考虑道德层面,还要考虑它在社会面的影响有没有,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有没有,在伦理方面有无不合理的地方。把握好这个标准,公证处的事业才能稳中求进,稳步发展。

为民:

公证人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不久前,正阳公证处开通了网上申请办理公证业务。公证员孙东杰还记得,第一个网上申请的公证业务办理只用了15分钟。这位市民来办理的是一个涉外的驾驶证的公证,她提前在网上将这些材料都提交,公证员审核并预约时间,来了以后核验身份、核实资料、填表交费只用了15分钟。该市民说:这也太省事了。显然,对使用网络的年轻人来说,网上申请办理业务更快捷,省去了路上花费的时间,人多拿号等号的时间。

  这是正阳公证处为民便民的举措之一。孙东杰告诉记者,正阳公证处强调的为民就是通过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让公证人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即要明确做公证工作为了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培养那种职业自豪感和对职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不是今天拿了薪水,或者做了几起案子就是职业认同了,而是通过为民服务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认可。

  群众利益无小事。现在正阳公证处既有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的绿色通道,也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微信号,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便民。此外,正阳公证处的咨询电话在上班时间一直有专人专门负责,及时解答相关业务问题。

  孙东杰说,所有这些都是从便民角度,让所有公证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属性,培养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让大家把这一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

努力打造品牌建设

  在打造品牌建设方面,近年来,北京市正阳公证处经常会以党支部、共青团的名义组织一些主题活动。2016年12月,正阳公证处组织了一次诵读会活动,大家坐成一圈,每个人都要选一篇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励志文章,然后诵读文章让大家倾听,传播正能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在每年的北京市司法行政开放日宣传活动、“12·4”国家宪法日、公证法颁布周年纪念活动中,正阳公证处都组织公证人员下基层到社区,发放宣传资料,对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房产买卖、继承、赠与、遗嘱以及部分涉外公证事项的办证程序及所需提交的公证证明材料、收费标准等作出详细解答。

  事实上,只要社区群众、司法所、社区居委会有宣传需求,正阳公证处就会跟进。需要讲课的,培训的,或者是有一些需要上街咨询的,也都会派出公证人员与之对接。

  此外,正阳公证处还注重公证人员思想方面的教育,包括组织大家参观长征胜利纪念展览,参观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建军90周年展览,去盘山烈士陵园敬献花篮,在“七一”时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此外还组织捐书活动,参加区局组织的健步走活动,在热心公益,锻炼身体时,增加凝聚力,提高职业自豪感。

抓质量稳步发展

  正阳公证处民事业务是最基本的传统业务,作为基层的公证处,应该更多地扎根在基层,服务百姓,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好问题。

  考虑到基层群众作为主要受众对象,正阳公证处今后还将尽量多为百姓开通一些通道,多一些入口,方便老百姓来办事,包括前一阶段上线的微信公众号,以后都会重点推广。

  正阳公证处领导班子经常会告诫公证人员并反复强调,在办理业务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走,公证员要有更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不要在办证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

  谈到正阳公证处的未来发展方向,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公证行业风险较大,责任也较大。希望公证处继续秉承一直以来的抓质量稳步发展的理念,狠抓公证质量。因为只有抓好质量,所有公证人员执业的心才会踏实,职业的风险才能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