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视频侦查规范运行
评《视频侦查规范化指引》
《视频侦查规范化指引》是笔者收藏的中国人民大学陈刚教授的第三本著作。从《犯罪现场勘查新探》《犯罪情报分析》到这一本新作,陈刚始终走在侦查科技应用的学术前沿。他既是信息化大潮中新技术的引领者,又是侦查理论与技术融合的开拓者。
历时三年调研写成
1990年任教至今,陈刚教授撰写和参编的每一本著作,都成为一线民警和学院师生的推荐书目。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可以说大家常读常新。他的著作内涵丰富、深入浅出,既服务于侦查工作一线干警,又荣登学术理论研究殿堂,大多体现出一名公安侦查学者的理论深度和学术思考。
笔者于2014年首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上,初识陈刚教授。其时,他兼具学术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的授课,以及对问题分析的透彻,研究的深入,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天网工程”“平安城市”等大型安防工程的建设,利用视频图像为侦查工作服务已经成为现实。陈刚教授在他承担的公安部软科学计划项目“视频图像侦查工作规范化研究”基础之上,和研究生续磊从南疆的反恐一线转战到改革开放前沿,足迹遍布24个省、市、地区70多家一线实战部门和科研单位,经过全面而深入的专题调研,历时三年写作,终于完成此著作。
全书有四大特点
作为一本侦查类专业书籍,在笔者看来,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系统全面、重点突出。本书不仅全面阐述了我国视频侦查工作十余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地实用的视频侦查技战法,视频监控软硬件系统的建设经验,提出视频侦查工作组织机构的划分、工作流程设计、交流与联动机制的完善建议。同时,它深入探讨了专业视频图像研判力量建设和视频侦查规范化问题,对视频侦查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理论成果,使视频侦查工作开展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二是立足实践,理论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视频侦查的技战法在各地实战部门的办案过程中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对于技战法的理论总结不仅关系到服务实战,更是视频侦查技战法进一步创新的必要条件。该书在进行方法介绍的同时精选了大量典型案例,使得技战法对于一线侦查员更具实操性。
视频侦查工作体系构建乃至整个视频侦查的规范化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视频侦查工作中的遵循与指引,将工作中的规范升华为包括“基本原则、需求导向原则、技术引领原则、整体推动原则”在内的四个原则理论体系,首次从理论层面对视频侦查工作的原则进行了总结。
三是直面难题、探讨对策。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是公安各专业化警种队伍发展的难题,面对一支全新的视频侦查队伍,视频侦查作为当下实战部门最依赖、最普遍运用的信息化侦查手段,体制机制是视频侦查工作流畅运转、有效发挥作用的载体,也是最容易慢慢僵化进而成为制约视频侦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书直面问题,从组织建构、职责分工、职能主体等方面论述视频侦查的体制、机制构建问题,详实而全面,操作性、前瞻性颇强。
四是把握热点、适度超前。当下侦查学者和法律学者对视频侦查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惩治犯罪与人权保护的平衡问题。在侦查工作中,大家往往重视方法总结,而忽视视频侦查的法律规制问题。该书单列一章,探讨、研究视频侦查的应用边界及隐私保护问题,值得读者深入思考。另外,本书还对视频侦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读者把握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推动视频侦查科技应用发展。
部分地方仍需完善
该书九个章节,一气呵成,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层次清楚,语言精练,较系统地解决了视频侦查理论和实务方面长时间存在的各类问题,使视频侦查的理论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
但该书有的地方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比如:书中根据视频侦查中使用不同技战方法选编的30多个案例,均采用简评,相对简单。如果能精选案例,并进一步深度分析,则效果估计会更好。
另外,这些案例的侦破方法并非可以完全归于某种视频侦查方法。在视频侦查活动,大家更多运用到的是综合侦查方法,比如视频图像识别法、比对法或信息串联法等综合利用。
当然,瑕不掩瑜,作为视频侦查领域的最新力作,该书虽系一本专业书籍,但处处透露出视频侦查中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制、尊重他人隐私权等思想,体现了公安学者强烈的现实关照和人文情怀。
(作者系法学博士,现供职于最高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