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中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通讯员王梓茜)日前,北京市一中院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签署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协议,旨在搭建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聚集各方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最高法院关于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部署,北京市一中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导向,探索创新多元化纠纷解决举措,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1年来,该院共导出案件300余件,化解40余件。其中民商事纠纷20件,标的额20余亿元;一次性化解行政纠纷22件,各项工作成效在全市中级法院中排名第一,同时位居全市法院前列。

  自开展该项工作以来,该院紧密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式,从平台搭建、制度建设和程序优化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已经初步形成诉前委派调解和诉中委托调解相衔接、民事协商调解与行政协调化解并重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特别针对不同类型案件搭建不同纠纷解决平台,引入不同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目前,该院已与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国家部委协商,搭建了不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固化出“一二三四多元化解”诉调对接工作模式,引导当事人理性有效选择纠纷解决方式。

  据了解,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于201610月正式注册成立。目前,该中心在线调解系统已经上线运行,并更新至2.0版。最高法院司改办授予该中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项目子课题单位。经过培训,55名法律与商务资深人士已获得中心调解员资格证书与北京法院诉调对接培训认证,可以对北京法院委托的案件进行调解。

  签字仪式结束后,北京市一中院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就如何加大多元化解工作力度、切实方便当事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北京市一中院院长吴在存和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理事长王丽共同表示,双方将全力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平台,并切实落实所签协议。吴在存表示,从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省宝贵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立保调对接、立审执衔接”机制联动,充分发挥诉前保全的作用。同时要更大规模吸收社会资源,拓展多元化解领域,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探索建立网上化解平台,实现异地网上调解,实现多元化解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双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