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安经侦工作走向纵深

信息化建设、数据化实战

   “e租宝案”“徐翔案”……近年来,公安经侦部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侦破了许多大案要案。信息化建设、数据化实战不仅推动了打击经济犯罪工作,还在服务全警、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经侦部门累计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8.9万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9.4亿元。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犯罪活动的形态呈现出升级化、产业化、网络化的新特点,面对形势更加严峻,预警发现难、精准打击难、遏制犯罪难等现象更加凸显,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难题。

  如何化解这些难点、难题?目前,全国公安经侦部门运用经侦大数据、研发类罪模型、创建作战模块、变革警务机制,大大提升了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

  

经侦大数据预测预防预警

  201510月,公安机关数据监测发现,钰城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异常,公安部开始部署对其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办案民警首先利用“经侦云搜平台”对其所属的“e租宝”的真实经营状况展开核查。

  “经侦云搜平台”是建立在经侦大数据基础上的搜索引擎,可快速对涉案企业、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

  随着警方侦查工作的深入,钰城公司及其所属e租宝”平台的组织架构、经营模式以及其项目公司的工商、税务、银行账户等基础信息很快被汇集起来。

  公安部经侦局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处处长刘路军透露,初期核查的时候,e租宝”平台吸收资金已经达到300亿元,它到底是合法运营,还是涉嫌经济犯罪,是否存在重大的风险,必须通过数据分析、核查,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核查工作的第二步,在“资金查控平台”上展开。据了解,这是公安经侦部门与2300多家银行建立的数据平台,涵盖全国银行账户总量的80%,具备在线开户信息查询、资金交易查询、账户冻结和紧急止付、资金交易动态监控和流向追溯等功能。

  公安部经侦局e租宝”案件专案组民警姜冰说:“我们用了一整套的虚拟化的平台来支撑,仿真出一个运行环境,很快掌握了它整个业务平台,所有业务逻辑。”

  当办案民警把“钰城系”公司的账户信息录入“资金查控平台”后,其真实的资金状况一览无余。“e租宝”平台上大量的项目公司是无实际经营、无纳税记录的“空壳公司”,所谓的融资租赁项目多为虚假,大量资金去向不明,涉嫌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案涉及人员多,资金规模庞大,案发时往往已是人去楼空,社会危害严重。运用经侦大数据,及时预警风险,最大限度追赃挽损成为办案关键。

  刘路军表示,通过对e租宝”平台融入资金的速度、数额,以及返本付息的规模和时间点,测算出它在20161月出现巨大的兑付压力,也就是说,可能入不敷出。

  根据这一判断,2015128日,公安部指挥各地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在资金链即将断裂、主要犯罪分子正在计划转移资金、潜逃境外的关键时机成功收网,一举抓获包括主犯丁宁在内的全部5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并利用“资金查控平台”,第一时间冻结了3600多个银行账户,陆续冻结扣押涉案资产共170多亿元,创下非法集资案件挽回经济损失数额之最。

  警方透露,资金交易数据、行政监管数据、互联网社会化数据、警务信息数据共同构成了公安经侦大数据,利用专门软件,整合这些经侦大数据,就能打通各类数据通道,为隐蔽的经济犯罪做到预测预警预防,破获e租宝”案件就是一起成功案例。

  此外,经侦大数据在打击集资犯罪中的作用还在进一步提升。记者获悉,20163月,公安部“涉众型经济犯罪公开信息监测分析平台”上线运行,通过对标的是否真实、公司是否实际经营、资金链是否有断裂风险等指标进行量化,形成风险预警指数,实现对此类案件的预测预警预防。

  目前,各地公安经侦部门开始探索大数据平台。浙江建立了“风险型经济犯罪互联网监测平台”,河南建立了“非法集资资金监测预警平台”,遏制当地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已建14个类罪模型

指引精准打击

    

  在专业领域经济犯罪中,高技术犯罪不断出现,犯罪分子专业素质高,反侦查能力强。建立类罪模型,精准锁定犯罪行为,将案件办成“铁案”,成为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环节。

  20156月,中国股市出现较大波动,先后出现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等极端情况,沪深两市蒸发市值达数十万亿,广大股民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在这次股市波动中,一些估值严重偏离基本面,屡屡上演“神操作”的“妖股”进入公安机关视线。

  公安部经侦局组织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专业力量,对沪深两市数千家上市公司进行“体检”式筛查,按照“股灾”前后表现异常、偏离值畸高等标准,挑选出200多支重点股票。再利用舆情数据,与市场关注的“妖股”进行比对再筛选,锁定100支可疑股票。通过对这些可疑股票交易量靠前的账户进行分析,150多个疑似马甲账户浮出水面,多条线索最终指向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翔等人。

  据了解,徐翔不仅创造一个又一个资本市场“奇迹”,更是在2015年股灾期间上演了成功逃顶,精准抄底,继而又成功逃顶的“神操作”。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破解徐翔“神话”,必须依靠类罪模型。类罪模型是指对经济犯罪规律特征和侦办经验进行要素化提炼,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数据化描述,从而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是经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战斗力。

  “如果要做到发现账户的关联性,就要锁定交易信息的匹配性和趋同性,必须建立资金交易模型,提取它整个交易特性,建立操纵市场模型,用银行和证券这两条线来最终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使用的账户。”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探长陈锐说。

  专案组将这些规律和特征用数据的方式进行描述,建立了“资金交易模型”,当有关资金交易数据和银行、证券数据进入模型之后,徐翔操作推高股价时使用的资金调度、撤单、对敲等行为暴露无遗。

  沿着这些线索,徐翔更深层次的犯罪行为不断被发掘。

  记者从公安部门获悉,这是一支由“泽熙投资”曾经持股进行炒作的股票k线图,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时间轴上,专案组将徐翔控制的账户交易信息,与上市公司信息发布的时间节点进行对应,发现了明显的规律,以这些交易特征为基础,经侦部门建立了“操纵市场模型”,当更多的异常股票数据进入这个模型,徐翔隐藏的与部分上市公司相互配合推高股价、高位减持等犯罪行为被清晰描绘。

  数据就是证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印证数据,就是固定证据,更加顺应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2017123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该案主犯徐翔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对徐翔和其团伙处罚金300余亿元。

  “徐翔案”是利用类罪模型打击资本市场经济犯罪的首次成功应用。目前,公安经侦部门已经建立了14个类罪模型,包括监测模型和研判模型。监测模型主要前置在行政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对涉嫌经济犯罪的人员和活动进行预测、预警。研判模型可以对可疑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实现自动筛选、延伸提取,再与人工甄别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犯罪行为的精准查证。

  

变革警务机制实现集约打击

  2016715日,在公安部经侦局统筹指挥下,全国25个省份统一行动,展开了一场打击假烟犯罪的集群战。以此为起点,全国共发起打击行动62次,破案7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15名;捣毁各类犯罪窝点893个;涉案金额15.5亿元。

  这次大规模全链条的打击行动,开端却只有一个拒不交代任何线索的犯罪嫌疑人。

  2015年,在宁波警方的一次行动中,抓获了售卖假烟机的犯罪嫌疑人方伟杉,但此人拒绝交代任何犯罪事实,专案组掌握的只有他手机中的48个联系人。

  按照传统办案方法,人赃俱获、证据确凿,方伟杉案完全可以侦结移交。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宁波警方不再是就案办案的思维方式,而是将案件信息上报公安部经侦局,让这48个联系人的线索发挥更大作用。

  警方将这些联系人信息输入“打击涉烟经济犯罪信息化作战平台”,便开启了一系列的裂变反应。首先与银行信息碰撞,发现了16万条银行交易对手信息,再与警务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中的黑名单进行碰撞,并通过情报研判,梳理出200多名重点对象。再对这200多名重点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研判拓展,1000多名涉案人员被纳入侦查视线。

  这是一次由大数据推动实现的警务机制全面变革。在取得宁波案件线索后,最终拓展延伸出一个辐射全国的犯罪网络。在第一次收网后,犯罪嫌疑人的通讯、资金等数据被再次研判,生成更多的线索指引第二次收网行动。

  随后,研判线索涉及全国范围,为全国性重大案件突破提供条件。

  201739日,公安部经侦局与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启动打击涉烟违法犯罪研判室,这是两部门联合规划、筹建的一个综合数据集成、情报扩线、指挥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专项实战应用平台,创新了集约打击假烟犯罪的新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警务机制的变革,公安部经侦局向全国下发了《经侦情报导侦工作规程》,全面构筑情指融合、情侦一体、合成作战的经侦警务机制,实现经侦工作的集约和创新。

  对此,记者获悉,全国各级经侦部门,从就案办案,转变为情报导侦支撑下的延伸、拓展、集约打击。从自上而下的单向行政命令,转变为上下一体的双向情报导侦,各级公安经侦部门都要直接参与情报导侦工作,形成全国一体化作战。不再以破案数“论英雄”,而是以各地对下发线索落地打击以及研判上报跨区域犯罪线索为依据进行考核。

  20167月,黑龙江省勃利县一农民的账户内大额频繁交易,触发了前置在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的“地下钱庄犯罪监测模型”。以这条预警信息为起点,公安经侦部门打掉了8个地下钱庄。办案民警将地下钱庄客户信息导入反恐一体化联合作战平台,经过分析对比,发现了80多名疑似暴恐人员,最终摧毁了两个跨境转移涉恐资金犯罪团伙。

  信息化建设、数据化实战不仅推动了打击经济犯罪工作,还在服务全警等方面发挥作用。

  经历了一次次实战磨炼后,20174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风险型经济犯罪“云端2017”专项行动。全新打造的“云端行动系统”,将推动经济犯罪打击变得高效,扁平化的指挥机制和一体化的作战模式,将实现经侦部门对各类经济犯罪活动的持续性、全领域、分区域、快节奏打击。

  记者获悉,目前“经侦数据大厦”正在加快建设,更多的数据通道正在打通,“经侦应用云”将实现各地经侦部门“拎包入住”,集成应用数据成果。模型开发向着可升级、可拓展、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逐步覆盖经济犯罪全领域。

  一场由信息化建设、数据化实战指引的经侦工作大变革正朝着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