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法院全面开展“七位一体三化统筹”集约送达工作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8月15日,北京高院举行集约送达工作专项推荐会暨北京高院与各单位多元合作签约仪式,全面开展相应的集约送达工作。
为节约司法资源,提升送达工作成效,北京高院将送达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构建集设置窗口预约送达、推广适用电子送达、提升法院专递质效、集约外出直接送达、优化公告送达流程、尝试公证参与送达、探索委托送达协作“七位一体”集约化管理、多元化服务、智能化运用的“三化统筹”整体送达工作机制。
北京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杨万明介绍称:“送达是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获取诉讼信息的渠道,送达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保障。北京法院通过送达的集约化,将送达辅助性事务从审判工作中剥离出来,让法官有更多时间与精力专注于案件审理,从而提高办案质量效率,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
会上,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产法院、大兴法院、朝阳法院、通州法院分别介绍了各自法院送达工作的相关情况及流程演示。
通州法院诉讼服务办公室主任张硕果告诉本社记者,通州法院集中送达工作于2016年3月7日开始运行,由诉讼服务办公室统一执行和管理。目前运行态势良好,成效显著,保持着“零”投诉的记录。2016年完成各类送达任务共计3106件次,涉及民事、商事、行政等各类案件共计2210件。2017年上半年完成各类送达任务(含调查)共计2074件次,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各类案件共计1685件。集中送达工作有力地减轻了审判部门的送达压力,节约了审判资源,获得了高院领导的高度肯定与各庭室的一致好评。
据悉,目前北京各级法院已在诉讼服务办公室集约开展窗口预约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工作。窗口预约送达是指法官与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预约好时间后,到诉讼服务大厅窗口开展送达,或者将文书材料交由窗口工作人员代为送达,当事人到法院后可直接到指定窗口或找具体工作人员,出具身份证明材料后即可领取文书材料。门头沟区法院今年1至7月诉讼窗口送达557人次,切实方便了当事人领取文书材料。
会上,北京高院还分别与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各院全面推广驻点服务,由两家单位派工作人员到各法院开展工作,当事人可以通过各院的驻点工作站或窗口,办理公告缴费等业务,减少当事人来回奔波之苦。
近期,北京法院还将借助信息技术成果,推广电子送达方式,率先在律师中推广使用。据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介绍,北京律协与北京高院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了具体内容、工作流程等事项。高会长表示,下一步北京律协将全力配合北京高院做好在律师中推广使用电子送达方式。此外,北京高院还将主动拥抱大数据,打造北京法院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