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推行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 再创平安建设佳绩

  本报讯(记者刘国彬 □王文多)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积极探索深化平安建设新思路,构建了集指挥调度、反恐维稳、治安防控、侦查打击、公共安全、执法监督、便民服务各项功能为一体的黔东南公安“大数据”治理模式,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提高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智慧警务夯实平安基石

  2014年,凯里市发生两抢案件600多起,201718月,凯里市仅发生两抢案件25起,并全部告破。其中一个案件从发生到破案仅仅用了不到2个小时,最长破案时间不超过7天。

  为夯实平安建设基础,黔东南州以贵州发展大数据为契机,将大数据与警务改革完美融合,结合本地平安建设实情,探索构建了集指挥调度、反恐维稳、治安防控、侦查打击、公共安全、执法监督、便民服务各项功能为一体的黔东南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

  案件发生后,由情报部门通过天网实施监控,与110接警台信息同步,进行实时追踪,并通过对讲机或警务终端给“地网”警务站或街面巡警发出指令,提供抓捕对象信息,达到快速、准确打击违法犯罪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公众的安全感。平台应用后,黔东南州各类刑事案件发生断崖式下降,破案率、破案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仅凯里市综治信息系统就通过网格平台为群众办理各类事务22554件,化解矛盾纠纷1254件,为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254条,与群众互动6540人次,解答各类咨询上万次。

化解矛盾有奇效

  20165月,家住三棵树镇的潘某和杨某闹离婚,网格员潘伯红第一时间赶往当事人家里,了解情况后,得知离婚的原因竟是家庭生活琐事,将矛盾纠纷提交到“综治信息系统中的矛盾排查平台”,经系统确认甄别后,矛盾调解组迅速赶至潘某家中进行调解,最终夫妻握手言和。

  基层网格员在发现矛盾纠纷时,通过综治信息系统的手机终端,将发现的矛盾纠纷上传到市综治信息平台,综治信息平台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以及属人、属地、涉及部门的原则,将矛盾纠纷分流到对应的调解组织。接受委托的调解组织第一时间对当事人进行矛盾调解,及时妥善跟进,并将调解进展结果及时反馈中心平台。

  该系统打破了以往个人、单位对矛盾纠纷化解各自为战的局面,将资源共享,在村一级配实一村一警务助理、联络法官、法律顾问,市级平台则向人民法院、司法局等行政执法部门打开端口,实现纠纷网上流转。初步形成了以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全覆盖、无疏漏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格局。

加强队伍管理提高办案效率

  为推进公安队伍执法规范化,凯里市公安局设立了智能执法办案监督管理中心、“黔东南州公安机关智能笔录云平台”和“执法记录仪统一管理平台”,实现了执法过程、执法监督、执法考评一体化运作。

  在硬件建设上,中心从保障执法安全出发,高标准建设,同时引进安全检查、信息采集、心理测试、审讯台椅、远程会见等设施;在软件配备上,一切围绕流程智能化要求,开发完善执法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督,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整合执法资源;在运行管理上,规范流程运转,联合作战同步支撑,物价评估、调解评议等资源联勤联动,推进监督管理服务一体化,提高办案效能。

  该中心运行以来,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公安执法的“顽疾”。提高执法监督力度,实现执法办案全程无死角监控;提高办案效率,整个办案流程实行闭环式办理,整合了警力,提高了办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案件质量,整个执法办案环节均按照标准化流程运作,大大降低执法随意性,保证执法过程的公平与公正。

  2016年,黔东南州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7.63%,居全省第一位,生产总值增长13.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平安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